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涨知识七月十五中元节,一定要知道的

发布时间:2019-2-12 13:03:25   点击数:

中元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极富传说色彩,在南方中元节也称为鬼节,每到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中元节可不止烧纸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的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多少,中元节祭祀祖先要注意哪些事情,这里面的讲究可真不少……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

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

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每个人都有父母,基于这种思想和对先人的感情与责任使然,中元节势必也会不断得到延续和传承。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燕京岁时记》:“至中元日,例有盂兰盆会,扮演秧歌、狮子诸杂技。晚间,沿河燃灯,谓之放河灯。”

传说水上放河灯是为亡魂引路。

祭祖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烧街衣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蒸面羊

旧京及华北地区,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吃花馍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中元作

唐·李商隐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寄道侣

唐·陆龟蒙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山东金鲁班集团有限公司

文章来源:传统古典中国风

值班编辑:郭红凯李光同颜云然

投稿邮箱:jlbjtb

.







































如何治疗白癜风呢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nr/110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