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余干话七月半,实际上称为中元节,这个

发布时间:2018-5-24 13:28:22   点击数:

提示:点击上方"余干在线传媒"↑快速订阅我们

今年的中元节时间

为年9月5日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它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组成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

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

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

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

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

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有些人一旦离开了,

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些离开了的人啊,

我从来没有忘记过,

还是会梦到那熟悉的身影,

还是会想起那曾经的日子,

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流眼泪。

我们都知道人总会有离开的一天,

只是没想到,

这样的离别让人如此措手不及,

Ta在你身边的时候,

你会觉得Ta永远不会离开。

经历离别之后,

你才发现自己有那么多的后悔,

有时候,我们会想:

如果时间能够倒退,该多好。

后来,我们终于明白:

有些事,有些人错过了就不会再来。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阴阳相隔,

彼处,此处,永无相见之时,

只能为你点燃一盏长明灯,

但愿它能照亮你来时的路!

节日由来:

“中元节”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

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

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

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

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对于祭祀亡灵,是个很好的选择。

农历七月十五日,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

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鬼节传说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打开地狱之门,

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

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

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

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

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

便是中国一年一度的“鬼节”中元。

道教由来

中元节原本是道教节日。

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

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

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

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

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

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按照道教的说法,由于地官要过生日,

所以大赦孤魂游鬼,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

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

希望他们早日安息。

佛教由来

依照佛家的说法,阴历七月十五日这天,

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

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是梵语,

“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

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

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

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目连救母的作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

释迦牟尼佛有一弟子名唤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

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

目连以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

就运用法力将饭菜拿给母亲食用,

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

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

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

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节日意义

“人生百善孝为先”,中元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

它表达了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

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

或祭先人,亦或是放河灯,即使是阴阳相隔,

也隔不开彼此的牵挂和思念,坦然面对死亡,好好珍惜当下,

是中元节真正的意义所在。

祭祀活动

民间的鬼节与道教的中元节、

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僧、道、俗三流合一,

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普渡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

不少人会在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

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

以慰在人世间游荡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

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

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

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

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

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

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

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

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

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

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

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

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

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

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

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

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人们认为,中元节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

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

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

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烧包

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

以便“祖先享用”。

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

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放焰口

七月十五这一天,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

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

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

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

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

上书“盂兰盛会”等字样。法师敲响引钟,

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

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

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抢孤

在普度的广场上搭起高丈余的台子,

上面放满各式各样的供品。普度完毕,

主持人一声令下,大家就蜂拥而上抢夺。

因为七月普度鬼魂群集,为了怕它们流连忘返,

所以有人发明此活动。

据说当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还要凶猛抢夺祭品的人时,会被吓得逃开。

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

在古代,羊代表吉祥之意。

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

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沉香劈山救母后,

要追杀虐待其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

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

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

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推荐阅读

余干骄傲!全运会亚军得主——熊雄是余干崽里!余干农村宅基地拆除改建!梅港乡、黄金埠镇、杨埠镇、渔池湖水产场、良种场的16个行政村已经开始行动!有你的乡镇吗?婚假、产假、陪产假有多少天?余干人赶紧对照查刷爆余干人朋友圈!看你的







































白癜丸价格在哪个价位区间
白癜风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nr/102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