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内容 >> 中元节,讲古事
今天是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中元节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名字:“鬼节”。
所以,今天就让我们放下那些矿物与晶体,宝石与包体,折射率与分光光谱;也不再单单去欣赏珠宝的美丽和精妙的工艺;今天,就让我们来讲故事,一个从几世纪前就开始的故事:
创世者之眼
创世者之眼,又被称为“黑色奥洛夫”。其实并不是任何神明的眼睛,而是一颗举世罕见高达67.5ct的黑钻石。这颗黑钻来自印度朋迪榭里处的一座圣殿,在当地被称为「梵天之眼」(EyesofBraham)。
其实创世者之眼最初从神像上被摘走时据闻重达克拉!它在圣殿里不知岁月不问世事,直到有一天,一个僧侣望着它令人心醉神迷的光芒露出了不应该有的贪婪。
僧侣将它偷了出来,或许换了黄金,或许换了美酒。但它已不再是神的象征,它堕落了。
它用死亡来昭告自己的力量,来获得敬畏。
那些籍籍无名者已不可考据,我们能窥见的,有三个比较著名的持有人:
18世纪俄国公主纳迪亚(NadiaVyegin-Orlov)与李奥妮拉(LeonilaGalitzine-Bariatinsky),据传两人在年自杀。
而将这颗钻石进口到美国的纽约珠宝商帕里斯,也在黑钻卖出后不久跳楼自杀。
在这一连串的死亡后,人们认定他们都是因为这块黑色的钻石而死于非命,他们又用公主的名字给创世者之眼起了第二个名字“黑色奥洛夫”
它低估了人类的贪欲和聪慧。
为了破除它的诅咒,人们将它分成了三块,其中一部分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收藏,其余的部分则被民间的收藏家持有。
而自此以后,再也没有遇害者的消息传来,诅咒由此被破除。
直到年,三块中的其中一块在纽约拍卖会上重见天日,这块三分之一的黑钻重约67.5克拉。现在这块黑钻的持有者为梅萨斯女士。她曾说,“20世纪中期,媒体称它是‘邪恶死亡宝石’,但是我从不觉得拥有‘黑色奥洛夫’有什么好紧张的。我很有信心,诅咒已经被破除了。”
第一个故事讲完了。不尽兴?没关系,我们还有第二个故事,而这第二个故事,更加真实:
是不是感觉这块黑色的钻石经历只是普普通通,我们描述的也很平淡,下面我们要看的,才是真正血迹斑斑的石头。
光明之山
年,印度Kollur矿的Kistna河流域找到一块重达.5克拉的大型钻石。
将军EmirJemla将它买下献给了当时的印度皇帝ShahJehan。威尼斯的宝石切磨师OrtensioBorgio负责打磨这块巨大的钻石。
这颗钻石刚刚成型,就给它的经手人带去了死亡。
原石的体积因为工匠追求完美而缩水严重,钻石仅剩下了克拉左右。皇帝勃然大怒,砍掉了切磨师的头。
曾有幸见过这颗钻石的旅行者在回忆录里写道“它是颗巨大的玫瑰切工钻石,圆而厚。底面并不平滑,有一边比较高,低的一边有些破损,还有一些内含物。即使如此,它也如同水一般清透美丽!”
“光明之山”最有名的一位主人是因修建泰姬陵而闻名于世的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他的一个儿子用沾满了兄弟鲜血的利刃逼迫皇帝从孔雀御座上走下来。此后他一直被软禁至死。(在难以拒绝的权利与财富前,人性已被泯灭!)
不仅如此,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年来,这颗钻石引发了无数次的血腥屠杀和争斗。许多一度拥有它的君主,最终厄运当头。
印度教经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
它最后一任男性主人,在没有成年的时候,就果断将这颗钻石献给了自己的庇护者——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它就此在英国安顿下来。年,英国重新切磨了这颗举世无双的钻石,重量减到了现在的.6克拉。
英国皇室并没有忽视它的诅咒,“光明之山”从此再也没有被真正的佩戴过,它一直被珍藏在伦敦塔里,象征着英国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无言地记录着它染满血腥的漫漫历程。
彩蛋:
“大莫卧儿”的百度百科基本上全是错的。编辑者把玫瑰工理解成了玫瑰色,以为是红色的。实际上“大莫卧儿”是一颗略带浅蓝色调的钻石。
这才是真正的“大莫卧儿”!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百科的页面看一看,昨天咱们提到的自相矛盾,释义错误,在这个条目上照样都犯了。
欢迎从事皮肤病白癜风治疗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nr/10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