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西方的鬼节万圣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

发布时间:2017-6-20 16:55:38   点击数: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是万圣节,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西方最为悠久的节日之一。英文名“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eveofAll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

一、节日由来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HALLOWSDAY)。“HALLOW”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二、为何万圣节化妆舞会流行

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虽然后来不需要这样驱鬼怪了,但是习俗还是流传下来了。而到现在一提起万圣节,大家想到的就是化妆舞会了。而在各式各样的装扮角色中,以女巫僵尸一族最多人扮演。

三、最流行的游戏“咬苹果”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一种是木盆苹果,大家将苹果放进装有水的盆中,参与人员过把他们的头放入盆轮流设法用他们的嘴找回一个苹果。另一种是垂悬苹果,将苹果悬挂放置好,参与人员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四、最有名的万圣节巡游

格林威治村的万圣节巡游始于年,由一位面具工匠兼木偶演员MrRalphLee发起,据说最初他带着朋友和孩童一起在邻居处游行,后来渐渐演变成整个村的大型活动,而活动中当然少不了大型木偶表演。

无论是来自亚洲,南美,非洲,欧洲,以至中东地区的参观者,都可以把自己装扮成各式各样的人物,亦可带备简单乐器,即时演奏本土的独特音乐,融合无疆界的风土文化。

五、万圣节南瓜灯有什么含义

万圣节南瓜灯的由来。南瓜是橘黄色的,所以橘黄色也成了传统的万圣节颜色。用南瓜雕制南瓜灯也是一个万圣节传统,其历史也可追溯到爱尔兰。传说有一个名叫杰克的人非常吝啬,因而死后不能进入天堂,而且因为他取笑魔鬼也不能进入地狱,所以,他只能提着灯笼四处游荡,直到审判日那天。于是,杰克和南瓜灯便成了被诅咒的游魂的象征。人们为了在万圣节前夜吓走这些游魂,便用芜菁、甜菜或马铃薯雕刻成可怕的面孔来代表提着灯笼的杰克,这就是南瓜灯(Jack-o-lantern)的由来。

六、万圣节的黑猫

黑猫也是万圣节的标志物,并且也有一定的宗教起源。人们认为黑猫可以转生,具有预言未来的超能力。在中世纪,人们认为女巫可以变成黑猫,所以人们一看到黑猫就会认为它是女巫假扮的。这些标志物都是万圣节服装的普遍选择,也是贺卡或橱窗上很常用的装饰。

七、爱尔兰是在万圣节给学生们放假的唯一一个国家

传统的庆祝仪式在爱尔兰几乎被完全保留。在那里10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公众假日,所有学校停课,准备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举行期中考试。这个假日通常叫做万圣节假期。因此爱尔兰是在万圣节给学生们放假的唯一一个国家,所以可以自由地庆祝,保留了古老相传的传统。

(小编有话说:大千世界,千变万化,努力过好现在的生活是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以上材料均来自网络,摘录仅供阅读探讨,不代表灵异怪谈同意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白癜风口服什么药品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ly/79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