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6-14 18:55:29 点击数: 次
我们都知道,上元节是正月十五即元宵节,中元节是七月十五即鬼节,那下元节是什么时候呢?
今天,11月14日(农历十月十五日),就是下元节了。什么是下元节?
其实上述的“三元”节的来历与道教中的三官有关。道家三官分别问天官、地官、水官,传闻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这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因此,下元节也叫“消灾日”。不同地方的下元节都吃什么?潮汕地区过下元节时,十月十五也是五谷主的生日,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北京地区,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闽西客家地区,十月十五是相传为三界公诞辰,下元节被称为“完冬节”。农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类食品,谓“做完冬”。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纺锤形,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馅料相当丰富。莆仙地区,“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做下元节的时令食物——麻腐包子。将麻籽碾细,用水搅拌成糊状,以箩过滤去皮,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下元节的民间习俗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
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
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
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
正是这种人的灵魂观导致享祭祖先习俗的盛行,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对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庙,国家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醛设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最闽北小贴士天官赐福
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
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
故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
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水官解厄
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fgold2012.com/jrly/78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