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礼仪 >> 中国文化之元宵节,你了解吗
点击标题下方“济宁市小桔灯作文”→点击“查看公众账号”→点击“ 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还有一种传说认为元宵节与佛教有关。东汉明帝时期,佛教进入中国,这也是佛教首次传入中国,然而,佛教并没有对中国人产生多大影响。一日,明帝做了个梦,梦见皇宫里有个金人,正当他准备问清这个神秘人物的身世时,金人突然升入天空,消失在西面。次日,明帝委派一位学士去印度开始了他的取经之旅,经过几千里的长途跋涉,学士终于带回了经卷。汉明帝下令建造一所寺庙供佛雕安身、收藏经书。佛徒们相信佛能驱走黑暗,所以汉明帝宣昭他的臣民们张灯结彩,这样就形成了“灯节”。
虽然上述的传说很神奇,但可以确定的是元宵节的起源必定跟古代人们使用火来庆祝节日、躲避灾难有关。元宵节活动包括逃避邪神,且是在晚上庆祝,所以很自然地,火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流逝,元宵节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形式。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皇帝下令,在正月第一个满月的晚上,必须点亮灯笼敬佛,这也使元宵节更增添了一份意义。而在道教里,元宵节是与掌管天界和火的元神紧密相连的,因为他们就诞生在正月十五。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白天有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到了夜晚,除了五颜六色的美花灯之外,还有艳丽多姿的烟火。大多数家庭会在春节时留下一些烟花等到元宵节这天燃放,而一些地方政府也会举办烟花大会,当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盛大的烟火表演中来临时,人们都陶醉在这令人难忘了烟花与皎洁的明月中。
贵阳白癜风医院白癜风能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ly/6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