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樱旺食品中元节到了

发布时间:2016-12-12 13:53:14   点击数:

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古代称之为寒食节,现民间俗称为鬼节。

七月十五悼亡节是怎样形成的,历来众说纷纭,影响最大的道教起源说、佛教起源说、传统秋祭起源说。

声势最强的是道教起源说。以前民间把七月十五叫做“鬼节”,解放后通常叫中元节。中元是道教的概念,道教有三位一体的天神崇拜:天官、地官、水官,三位主宰人间祸福的大神。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个月圆之夜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天官在正月十五为人赐福,地官在七月十五为人赦罪,水官在十月十五为人解厄。

佛教起源说的故事性最强。佛教中,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日是神职人员的安居月,大家关在寺庙中修行,到七月十五日结束,等于放假了。七月十五叫“僧众自恣日”,也叫“佛欢喜日”。目连在这天供养僧众,解救了母亲。他为此感谢佛祖,还说应该让天下佛徒都可通过这种方式解救七世父母,佛祖同意了。这就是“盂兰盆节”的由来。盂兰是梵文,汉译为“倒悬”,形容饿鬼之苦,如人倒悬。唯有以盆盛食品斋僧,才能解除倒悬之苦。

早在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孟秋七月的祭祀活动,迎接秋神的降临。祭神之后就要祭祖。珍贵的时鲜食品奉献给神明和祖先,叫做荐新或秋尝。中国传统认为,四季各有神明主宰,主宰秋季的白帝,既是掌管收获之神,也是掌管刑杀之神,是中国的死神。古代中国处理死刑犯都是放在立秋后,叫秋后问斩。秋祭的日期过去是随意的,立秋以后任何时间都行,到了南朝,定下七月十五为祭祖的日子。总之,七月十五的直接渊源是先秦时节的秋祭。

七月十五的复杂履历导致它的文化内涵比别的节日更加丰富。完颜绍元认为,七月十五最重要的文化核心是报本反始,也就是祖先崇拜。

中国早在先秦就形成了祖先崇拜观念,后来儒家提炼出孝悌亲亲意识,发展出宗族组织和社会结构。中国人的宗教观念很淡薄,祖宗观念很强烈。外来宗教传入中国,必须允许中国人奉拜祖先,否则传不下去。佛教最终也接受了以孝为核心的价值观,目连救母就是个孝道故事。七月十五文化的第二个层次,是中国人的鬼神观念。中国人认为,人死了去往冥界,一切生活起居与活人无异,还要定期和我们产生信息沟通。因此有了悼亡活动,定期给亲人送吃的、送日用品、送冥币。

第三个层次,七月悼亡的哲学内涵。有研究者认为,阴阳五行的理论是悼亡活动的哲学依据。

七月十五的习俗活动多姿多彩,基本可以归结为八类。

第一类,荐新祭祖,是这个日子的核心价值。

第二个是焚楮送亡。

三是布田祈谷,祈祷谷物丰收。

第四是普度施孤。

第五是娱神赛会。

第六类,赠羊寓教或者说赠羊寓孝。

第七个是化生祝子。

最后是燃灯祈福,七月十五标志性的民俗活动。









































辽宁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医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ly/49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