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礼仪 >> 传统文化符号最多的节日中元节
01.中元节简介
许多人一讲到七月十五就联想是“中元节”,实际上七月十五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元素最丰富的节日,它是道僧俗三合一的节日,要了解中元节的意义,就要从易经说起.
《易经系辞》说:“男女媾精,万物化醇”;
这里讲的男指的是乾卦,女指的是坤卦,乾阳坤阴,合为“泰卦”,泰者通也,阴阳相通,始生万物;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泰”卦,动了二爻及五爻就成了“水火既济”卦,水是生命之源,火是生命之力,既济就是大明终始,六位时成之意,二加五为七;
《易·复》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所以”七”在易经中是阴阳反转的节点,十二辟卦的七月是否卦,否卦是泰卦的覆卦,覆卦就是上下两卦完全相反之卦,所以七月是阴阳周期的交替,阳气退散,阴气始升之月.阴者,阳之反也;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阴,此之谓鬼。"
故民间称七月为“鬼月”由此而来!
02.中元节的意义
在道教一年共有三元,各有神明为诞;
正月十五为天官大帝诞,天官下凡,校定人之罪福,有罪定罪,有福赐福;
七月十五为地官大帝诞,地官下凡,为人赦罪,并释放幽冥业满之灵,所以七月十五又为鬼门大开之日,“鬼节”名称由此而来,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其实就是中元地官大帝诞辰的节日之意;
十月十五为水官大帝,水官下凡,为人消灾减厄、解冤释结。
在佛教称七月为吉祥月,欢喜月,孝亲月,此与佛教经典故事目莲救母有关,根据西晋竺法护《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佛陀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精舍时,他的“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观见其亡母堕落于饿鬼道,因为吃下任何东西都会变成炽红的火炭,烧得亡母肠肚疼痛不已。
目莲悲嚎涕泣,跑去求佛陀帮助。
佛陀对目莲说:“你母亲罪很深结,不是靠你一人内力量所能够拯救的。你虽然孝心感动天地,但众神也束手无策。你必须在七月十五日这天,以百味餐肆汲灌盆器,香油烛火光明四下,虔心供养十方僧众,只有靠众僧之力才可拯救你的母苦厄。”
目莲听后,按照佛陀指示去做,他的母亲果然脱离饿鬼之苦,往生天上,享受福乐。这就是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的由来.
在全球华人世界,七月十五是个大日子,因为华人传统观念里认为去世的祖先会在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到人间半个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的许多祭祀活动;
其中以从盂兰盆会演变而成的超度活动最为盛大,白天家家户户门前设案,供餐食果饼,烧纸焚香,主祀地官大帝,旁祀鬼王大士爷,并祭各家先祖,陪祭无主野鬼,到了夜晚送祖时,要在街角烧纸钱冥币,在纸封外写上祖先姓名,再装入钱纸,元宝,衣纸等俗称“烧包”,以便“祖先享用”;
还有些地方会鸣罗打鼓沿路撒饭施食,给无主路边野鬼送上一份心意,还有些地方会到河边放莲花灯,意思就是渡登彼岸,九品莲花之意;
烧大士爷,烧王船,抢孤各地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里元素最多的节日!
无论是佛,道,俗各种文化之于中元节,我们不难发现只有一个主轴:
那就是”孝”!
03.什么是鬼?
在通俗的观念上,自己已故的亲人叫祖先,别人的祖先及那些没有人祭拜的已故者就叫”鬼”;
人们对先人的思念寄托于七月阴界大门敞开之时,给先人供奉了餐食酒肆,这就是中国人”事死如事生”孝道观念的表现.
而在祭祀祖先的同时也会去祭祀哪些没人供奉的鬼魂,那就是孝的延伸,叫做”推己及人”.
为何中国人特别重视祖先?
因为中国人相信祖先是介于神与鬼之间,具有影响我们运势吉凶的力量,祭祀祖先是孝的外在表现,而祈求祖先带来好运,以及无主野鬼赐予的平安,才是内在最大的目的.这是无可厚非的中国人可爱的祖灵信仰,因为我们的存在皆因祖先而有.
不过,许多人见庙就烧香,见佛就膜拜,见主就祈祷,虔诚恭敬,但却不见其对祖先烧过一支清香,磕过一个响头.
其实,对祖先的尊敬与祭祀的重要,远远超过对神佛的膜拜,因为你的基因里有祖先的基因,你对祖先的尊敬,纵使身离千里,祖先都能感受得到,祖先都会保佑着你的.
自古从未有背弃祖先而能成功立业者,自古以来只有心怀祖德,奉行祖训的人才能够越做越大.看看那些有着千年家训的名门望族,哪一个不是把祖先供奉在堂屋最高的位置。
04.恢复祖先祭祀的文化,延续五千年的辉煌
中元节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根”,一颗树有了根就能够挺立高耸,一个人有了根就会敬天法祖,中国之所以千年未断,就是因为有根,中元节不再是鬼节,应该是孝道寻根的节日,让我们的根紧紧地扭在一起,恢复祖先祭祀的庄严文化,继续辉煌五千年!
公众主体:河洛课堂
文章原创:汤天德
无陈词滥调,无不知所云,无酸腐鸡汤,无缤纷喧嚣,唯有一点赤诚真意,一点犀利深刻;
君若有得,乞轻落玉指点赞、高抬贵手转发;
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见,请评论中不吝赐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