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礼仪 >> 道爷私房课失落的节日下元节
说起下元节,你也(肯)许(定)会觉得陌生,就像师父不认识范冰冰,就像师娘不认识柯震东,就像富士康的员工不认识郭台铭。
那么下元节究竟是什么节呢?下元节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
下元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是下元节,又称“下元日”。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上元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元宵节,中元节就是七月十五民间所谓的“鬼节”,而下元节被人们遗忘的比较久了,相关的民间风俗基本已经消失。
等等,这才刚开始啊喂!
话说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对道教文化内涵有一定程度认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
在这一天,像天师府正一观这样的道观将会做道场法事,为大家解厄除困,老百姓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当然,普通的家庭也不闲着,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因为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
下面重点来了,下元节吃什么?
1
麻腐包子
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下元节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麻腐,将麻籽碾细,用水搅拌成糊状,以箩过滤去皮,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葫芦为馅,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油香细软,好吃!
2
糍粑
下元节这一天,有些地方有做糍粑的民俗。取上等糯米,用清水浸透,放进木甑里蒸成糯米饭,然后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也叫“打糍粑”。糍粑有很多种吃法,可用油煎炸,也可用炭烤,还可用微波炉加热,佐料也很讲究,有炒豆香末、有芝麻香末,也可以用红糖和白糖,总之你会明白,吃货的智慧是无穷的。
3
芋子包
民间有句俗语,“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说的就是芋子包,下元节的时候,农村常做芋子包,就是将芋头捣成芋泥加适量木薯粉做包子皮的一种包子,内馅为瘦猪肉、香菇、笋丝、虾仁、箩卜丝、葱白等。待皮薄滑嫩的芋子包出锅摆盘后,放入麻油、猪油等调料,简直好吃到一边享受一边泪流。
最后说点儿正经的吧,现在很多人都热衷于过洋节日,小虎觉得热闹一下挺好,但是小虎同样觉得,我们自己国家也有很多很好的传统节日,也应该重视起来,你们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