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分享青只过万圣节不知寒衣节NoN

发布时间:2018-5-5 16:07:15   点击数:

10月31日

这天既是西方的万圣节

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西鬼节同一天

一个世纪里只有3-5次能重合

都说在年轻人里

只知有万圣,不知有寒衣

寒衣节已逐渐被人们遗忘

真的是这样么

寒衣节

中文名称:寒衣节

英文名称:Winterclothingfestival

别   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

节日时间:十月初一

流行地区:中国

节日起源:祭祀

节日活动:祭奠先人

节日意义: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

寒衣节自古便有。

在寒衣节这天,会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1寒衣节的起源

说到寒衣节的起源,民间流传着很多个版本,最为出名的是“孟姜女送寒衣”传说,其实寒衣节的传说有很多种说法,下面小编为你盘点寒衣节的传说。

孟姜女送寒衣传说

关于“寒衣节”的来历,各有千秋,说法各一,最经典的说法源于“孟姜女”的民间故事传说。据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累死在工地上,并被埋在城墙之内。

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长城40里。她最终用咬破手指“点血入骨”的方式找到了丈夫尸体,并用带来的棉衣重新装殓安葬。由于这样一个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送寒衣”,也因此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十月一“开鬼门”传说

“十月城隍又出巡,旌旗蔽日少风尘。可叹多少如花女,扮作披枷戴锁人。”这首宋朝的竹枝词,写的是古代农历十月一日,俗语称作“开鬼门”。

传说在阴曹地府被禁锢的鬼魂全“解放”了(来年清明节才重回墓田),在这天都要在各自的坟墓收取亲人送来的棉衣和“钱粮”,所以又称为“寒衣节”。

朱元璋“授衣”传说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

“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2寒衣节的民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

3寒衣节的禁忌事项

寒衣节算是中国的鬼节,有一些老讲和禁忌的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寒衣节作为中国四大鬼节之一,在这一天,我们要避免戴红绳、铃铛等容易找来鬼怪的物品。

①不要在床头挂风铃。即便是从前就挂着的也要在寒衣节这一天摘下来。因为风铃是容易招来鬼怪的器物,人们在睡觉的时候又往往是最容易招来鬼怪入侵的时刻。

②不要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自古以来就是烧给好兄弟的,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容易招来更多的好兄弟。(这里的好兄弟指的是鬼怪)

③不要在晚上将衣服晒在外面。因为如果晚上你将衣服晒出去,鬼怪觉得你的衣服好看,就会借去穿,这样子衣服上就会留下他的味道,导致你的流年不利。

④不要在夜晚轻易的回头。因为当你走在路上的时候,尤其是荒郊野外,很容易就招引来鬼魂,而这时候四下就你一个人,如果出现有人叫你而你又毫无戒备的回头了,那么叫唤你的人毫无疑问就是鬼魂。毕竟,寒衣节是鬼节之一,是鬼魂在人间活动最为频繁的日子。

其实这些只是一些古老的迷信传说,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不必当真。

说了这么多你知道今天该做什么了吗

第一步

祭奠祖辈

小编提醒大家,杜绝遗风陋习

文明祭祀,可登陆沈阳祭祀网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药
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ly/100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