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解开几千年来最神秘的道教灵符咒语,并非常

发布时间:2021-10-19 17:28:40   点击数:
彭洋出诊时间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9/9249059.html

符咒,在道门修炼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什么叫咒?《说文解字》中载:“祝者咒也。”

在黄帝时代祝、咒是不分的,黄帝时设的官职祝由,又叫咒由。符咒中的咒语起源于古代巫师祭神时的祝词。

《尚书·无逸》说:“厥口诅祝”,疏云:“祝音咒,诅咒为告神明令加殃咎也。”

说明最初的咒语就是用语言告诉神明要求惩罚恶人,并向神明赌咒发誓现代符咒之术虽有传承但几近失传。

道家的咒语在东汉时期较为盛行,并且也符有密切的关系,画符时要念咒语,用符时也有咒语,作一切法都有一定的咒语。

咒语成为施法者精诚达意,发自肺腑的声音,才能保证一切法术的奏效,祈祷时,咒语都是一些赞颂神灵,和祈诉如愿之词;治病时,咒语是要求法术显灵百病俱消等辞;修炼时,咒语多为安神,定意澄心,及要求神灵帮助等语。

道家的咒语每句结尾一般都有“急急如律令”一语。

宋代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解释道:“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

说明这句词是从汉代经张天师传下来,要符到就灵验的意思。

讲到道教,第一讲就要讲符咒。因为符咒法术,属于“神秘”的道教文化之一,也是最容易跟所谓的“迷信”搭上关系的学说。

通过了解符咒甚至修习符咒,就可知其并非“迷信”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其形成背后的客观原因,以及其与风水、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符是沟通人与神的秘密法宝,所以不是随便可以乱画的,故有所谓“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的说法。

画符的方法成百上千,有的要掐诀存想神灵随笔而来,有的要步罡踏斗,念动咒语……就是在铺纸研墨、运笔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其程序之复杂,方法之繁琐,足令善男信女们头晕目眩。

什么叫迷信?迷信专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迷惘地相信;更指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

迷信是自迷,看到了神奇的现象而生信,但又不懂内在的深奥道理就叫做迷信。

符咒法术,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就是通过文字来传播能量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成是一种有公信力、各方能量均可以承认的一种文书。

用高能物理学及磁场学的角度看:恰当的咒语是连接显现意识与深层意识之间的密匙,两者接通后,本能短暂觉醒,成为发挥咒语能量的土壤。

当符咒出现的一刻,口中咒语,手中画符、心中关窍产生共振,引发命主的潜能,并使其与高磁场进行互联或疏通,更为其重建信心,以此慰藉且激发命主自身的能动性。

这个时候符咒的作用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句话可能解释不尽符咒的精髓。

但是,在侧面又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那就是当医院查出大病,医生均会强调要保持好心态,对抗病魔。

难道保持好心态直接能治病?

当然不是,但是保持好的心态,又绝对可以让人体分泌抗体,增强免疫系统,激活免疫球蛋白,从而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也是因此,当我们靠近符咒的时候,会发现其正面的作用,立意甚善,可谓古人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案;

只是让其起到负面作用的,恰恰是一些一知半解的江湖术士,动辄假籍神占之名,仅凭几张无用符令,信口雌黄,诈财骗色,害人害己,破坏优良民俗,有辱先辈之威望,更是天道不所容。

在古代,符咒的创立、成熟、使用过程中,物质文明远没有今日之发达,符咒的存在将高道的心愿、能量及调动灵符的能量输送与求符者的同时,更是给予其强大的心理慰藉。

自古以来,各朝各代均会加以利用,以便不时之需。在唐代:当时的太医署便分设了四科。

一曰医师、二曰针师、三曰按摩师、四曰咒禁师。元明时代:医院则将医学分为十三科。最后一科便是祝由科(即符咒的前身)。

时至今日,年出版的《中华道教大辞典》中,已将‘符箓、法术及占验术数’列入其中。

可知:道家之符咒及内丹之术,是深有道理在其中的。

年,由中国政府出版的中国宗教蓝皮书(参见中国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P54~7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7月出版)明确指出,道教在未来仍将大有可为,要正确认识道教文化价值,道教法术不是巫术、迷信。

史料中,也不乏对道教灵符灵验的种种记载

唐初年岁大疫,第十一代天师张通玄以符植水中,汲饮者皆愈;

又如明中葉,杭州瘟疫流行,第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书巨符投入井中,饮井水者立愈;

再如,解州盐池水溢,宋徽宗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治之,天师书铁符投入池中,恕霆滐蛟死,盐课复常....

以至于到清道光二十五年秋,巴候请天师治贵溪旱蝗之炎,天师设醮七日,持符水于坛前后,蝗虫殆于河。

《汉天师世家》

据《黄庭遁甲缘身经》载:遇水有六戊己符、遇火有六壬六癸符、打管事有六庚六辛符。

《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曾记载:张鲁系天师传人,感念苍生黎民,遂归降曹魏,使天师道传至北方,并为士大夫所接受。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都笃信天师道。天师道重符咒而不事黄白之术,并以符水来为人驱鬼治病,祈福迎祥。天师道在中原流传很快,并呈覆盖之势。

因此,又有古云:“燕赵多侠客,蜀中出神仙。”

中国道教的信仰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根深蒂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端午节等等传统节日及民俗文化时刻在影响着我们。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一切不讲科学的宗教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道教本身即是宗教,但又催生了各种文化;因炼丹才有了火药、因周易才有了孔子的韦编三绝,又因堪舆而发明了杨公罗盘,更因观天星解地动而发明了地动仪...等等罗列无穷;

《轩辕黄帝祝由科十二序》中曰,符箓“以治男女诸疫病,凡医药、针灸所不及者,以此佐治,无不投之立效。”

而东汉时期的道教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以及后人也擅长此术,常用咒语与符水为百姓治病解厄。

虽说用符箓法疗疾不能包治百病,但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效,里面包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符咒发展到今天,虽其术法多有所遗失,好在天师传承未曾湮灭,给道教留下了诸多宝贵的价值。

转发分享功德无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143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