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到底发生了什么万圣节为什么要烧纸

发布时间:2021-8-13 16:16:34   点击数:
白癜风效果 http://pf.39.net/bdfyy/zqbdf/190706/7279415.html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则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在西方的这一天,到处弥漫着南瓜灯、苹果和糖果,人们打扮成各种模样在大街上庆祝着。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加入了庆祝此节日的行列,中国人爱过节其实也没什么,不过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今天还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又称“祭祖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与春季的清明节、三月三的上巳节和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祭奠先人,表达哀思。

农历十月初一,是冬天的第一天,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谓之"送寒衣"。

后来,一些地方“烧寒衣”的习俗有了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所以“寒衣节”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各地在“寒衣节”这天,还有着不同的习俗:

山西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洛阳

洛阳话有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农历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

北京

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去买寒衣纸,有的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也有用素色纸的。以纸钱、纸锭为主,一并装在包裹内,供罢焚化。

山东

鲁中一带流行傍晚在野外路口烧寒衣,为无后人的死者或孤魂野鬼祭祀的作法。

鲁西南一带,寒衣节上除了准备寒衣外,还以亡者生前喜爱的戏曲或神话故事为题材制作纸扎供阴间娱乐。

南京

南京地区送寒衣,要将各种冥衣装一红纸袋里,上面写明亡者的身份及姓名,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而后拿到门外焚化,同时将刚收获的赤豆、糯米等做成美食让祖先尝新。

民间在农历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还要准备过冬。

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对于那些逝去的亲人,

即使阴阳相隔,无法相见,

也无法抵挡对他们的牵挂。

春去冬来,天气渐冷,

送件寒衣,寄以心意,

愿逝者安息,一切安好!

关于“寒衣节”的诗词,会让你想到谁?

最近气温骤降,

在注意自己防寒保暖的同时,

不要忘记身边的亲人们,

天冷了,

别忘了和家人道一句天寒注意保暖哦~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140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