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清明时节,ldquo鬼节rdquo

发布时间:2021-6-30 10:29:06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

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

上海地区的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小时候常听老一辈的人说,这天千万不能到处乱跑,尤其是晚上,以下十条禁忌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一、勿晚上晒衣服!当鬼觉得你的衣服好看,红色最忌。

二、勿轻易的回头看!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鬼叫你。

三、筷子勿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鬼与你分享食物。

四、看见别人拜鬼神时勿胡言乱语。

五、勿捡路边的钱!这些钱买路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

六、少去阴气重的地方。

七、中午,傍晚,深夜尽量别一个人去人烟稀少的地方。

八、勿夜游!八字轻的人不要夜游,碰上麻烦。

九、非特定场合勿烧冥纸!冥纸是烧给鬼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

十、勿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鬼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清明“鬼节”民俗禁忌

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3

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4

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

5

晚上晒衣服

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

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

游泳

此时好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

乱看

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

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0

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

靠墙

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3

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4

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5

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麼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6

筷子插在饭中央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7

一个人

一个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觊觎,是真的。

8

晚上拍照

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

9

玩碟仙

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0

拖鞋整齐的放床边

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灵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们的闹床。

吹口哨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各位读者师兄,愿所有见闻者现世安乐,究竟成佛!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及转发哦!以示鼓励!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138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