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活动 >> 传统明天ldquo七月半rdq
导语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鬼节”,也就是我们说的“七月半”。民俗专家称,中元节是莆田的一个重要民俗节日,过节礼仪在全省最有讲究。
▲莆仙戏《目连救母》剧照
“七月半”是莆仙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祭祖行孝是过节的主题。
莆仙中元节与全国一样,也是以祭祖行孝为主要目的。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过节从每年农历七月十一开始延续到七月十六。
▲做金粿(三峰/摄影)
莆田中元节的祭祖习俗,民谣云:“初九初十,金水滴滴;十一十二,金粿尝味;十三十四,挑来挑去。”
金粿
▲做金粿(三峰/摄影)
莆仙中元节前,每年农历七月十一和十二,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用糯米磨浆加“金水”,也就是碱水蒸成的粿,因为颜色金黄,所以称这种食物为“金粿”,这是中元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
▲做金粿(三峰/摄影)
网友“今闲”称,金水用早稻草,俗称早草,烧灰滤液,效果更好。金水可饮用,解暑秽及肠胃不适。
金粿质嫩软粘,不能用刀切,而用线割,蘸以蜂蜜、白糖,别有风味;还可以油炸,再佐以沙拉酱,又是一种新吃法。
马糕
▲莆田马糕(忘不了的乡愁栏目)
在莆田,中元节,还有做“印糕”和“马糕”的习俗。莆田的马糕(又叫“薄荷糕”,或“宝糕”,仙游也叫“白糕”),马糕最初是以薄荷铺于蒸笼中蒸制而成的一种韧性强的多层米糕。其做法据传始于明代,今已不太用薄荷叶。
如今制作马糕最好的数涵江的咸头顶和梧塘的林外,所制马糕格外清香。有网友称,秀屿月塘的马糕也很好吃。
印糕
▲莆田印糕(蔓蒂/摄影)
▲仙游白糕(张力/摄影)
▲仙游白糕(张力/摄影)
送纸
农历七月十三和十四,已出嫁的女子,如果娘家父母双亡,或一方亡故,要领夫婿携儿女回娘家哭奠“送纸”。
祭品有果品及猪头、猪蹄、金粿、薄荷糕和纸箔。娘家收礼之后要回礼,一般要送红灯笼一对、碗十个、婴儿坐用的“车椅轿”等礼品,让女儿挑回家表示添丁幸福,生活甜美,所以叫“挑来挑去”。
▲送纸(子煜/摄影)
接公妈
▲莆仙戏《目连救母》剧照
“七月半,公妈热”,一般指中元节正处于立秋处暑之间,气候炎热。所谓“立秋处暑,热死老鼠”。《莆田岁时记》记载:“是节焚化以纸钱为巨,焚化时,火焰上天,故俗称‘公妈热’。”
其实是民俗中从十三日“接公妈”,持续至十六日“送公妈”止。
放水灯
中元节晚上,莆仙有的寺庙还举行普度和盂兰会;在沿海地区,民间也有用白纸折成各种花朵、船只,在中间点上蜡烛放漂水上的“放水灯”风俗用以寄托哀思。农历七月十六,各家举行“送公妈”祭祀,莆仙七月半也到此结束。
莆田“七月半”民间禁忌
●父母健在,出嫁女儿及其女婿禁忌到娘家探亲。
●家里有老人的人家,不喜欢亲戚、朋友在“七月半”里串门。
●不要把两根筷子插在饭中央,这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是祭拜的模式。
●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
●农历七月半,大人常常叮嘱小孩要早点回家。
明天就是中元节了!
小伙伴们这些习俗,
你都知道吗?
-END-
来源丨莆田旅游网、莆田广播电视台、网络综合
莆田通整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