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七月半中元节潮汕习俗与禁忌你知多少内

发布时间:2020-9-22 18:28:23   点击数:
白癜风的危害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12/6323905.html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同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七月十五是秋后第一个月圆夜,此时暑热刚褪,金风正在霏微潜入,夜凉如水。

中元节,可以说是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中国民间的宗教信仰。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中元节,佛家所说的“盂兰盆节”,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地位一度“置顶”!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古人对于祭祀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朱子治家格言》讲,“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而在潮汕,中元节亦俗称“鬼节”,是祭祀地官、赦免阴间饿鬼的日子。传说“自七月初鬼门开后,地府的孤魂野鬼纷纷跑到人间游荡”,俗称“冥府开禁,鬼魂过年”。于是,人们在中元节这一天除祭祀祖先外,还要大规模赈济孤魂野鬼。因此,“中元节”又被称为“鬼节”。

于是潮汕中元节习俗便有了农历七月半“普渡”风俗——施孤,即施舍食物给孤魂饿鬼,也有施舍于孤寡之意。

在潮汕,七月半有很多风俗活动,普渡/施孤、祭祀祖先、放焰口,各个地方习俗不同而有所变化,而在澄海,最主要的就是普渡了。

一、施孤

台湾动画片《魔法阿妈》中,也有一段相关描述(满满的回忆阿~),速戳视频观看~

施孤也叫祭孤,是指人间把祭品施舍给阴间的孤魂饿鬼。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在旧社会潮汕城乡普遍大办施孤。但施孤的日期不限于这一天,七月十五前后甚至七月内都可以。为什么施孤可以不限具体日子?传说七月整个月,阴府的地狱门开放,地狱里的孤魂饿鬼可以走出挨饥忍饿、惨遭折磨的地府,到人间享受香火。有“七月初一开孤门,七月三十关孤门”的俗谈。潮人把七月十五作为施孤的正日,故也称这一天为鬼节,而把七月称为鬼月。

潮汕的施孤,其来源是各宗教原因,但各地举行的施孤仪式却不尽相同。一般在城镇或较大的乡村,都要搭孤棚,由善堂或道观主持,台上布置经座,悬挂神仙佛像,摆设一些法器,然后把大量的五牲裸品、酒、饭、纸钱、水果和冥衣物等搬置棚上,烧香点烛,由和尚或道士等神教人物登台诵经作法,举行施祭仪式。

仪式结束后把那些可以抛掷的祭品撒到孤棚下,让那些贫苦者抢拾,俗称抢孤。一些不能抛掷的祭品,则编号散发竹签牌子,由抢到签牌者对号领取祭品。

澄海、揭阳普宁等地在施孤时还用竹、纸扎塑一或二尊两三丈高身披白甲的青面獠牙鬼王,俗称“孤王”,置于孤棚旁或庵堂门边(根据施孤地点定位),其意义是镇守施孤祭坛,监视及制服那些捣乱的孤魂恶鬼,保证施孤礼仪的了顷利进行。施孤结束后孤王与纸钱一起烧焚送上天。

施孤正日,好些乡镇还演潮剧或纸影(木偶戏),用阳气压阴气,以吉祥冲邪恶。

二、祭拜祖先

潮俗在中元节,也要祭祀祖先。潮汕的施孤普渡,不限定在这一天;不过这一日是正日,比较隆重。一般的,由善堂或父母会等组织善信备办三牲粿品到义冢埔去修整裸露孤骨和祭拜,隆重者举行盂兰胜会,搭孤棚(祭坛),陈列大量三牲粿品、酒饭、纸钱、纸扎衣物,请和尚、道士到来念经、主祭。

三、做七样粿晶

惠来县中元节要做七样棵晶:新妇仔、荷叶包、三角楼、六角楼、鸡规团、石榴仔和另一件普通果品。潮安中元节也制作多种果品,其中有一种叫“鲤鱼果”,用糯米皮包米馅,捏成鲤形状,皮为红色,点缀节日的拜祖物品。

四、拖死鬼

“拖死鬼”即通过神巫请死去的人来对话。这个神巫通常是妇女,人们用布蒙上她的眼睛,点上香,周围的人念咒,使其入迷。神巫就成了人鬼对话的媒体,人们可以通过她同死去的人谈话。当“死鬼”拖完时,即念“日落西山是冥昏,家家处处人关门,鸡鹅鸟鸭上条了,请阮童姐回家门。”这样才能使神巫解除昏迷状态,让其清醒复原。

五、放焰口

在放大焰口时,要派船溯韩江至距城百余里的三河坝,赶在仪式开始前,边返航边点燃一只只用大陶钵制成的豆油灯,并把它们放下江里,意在引领八方孤魂野鬼前来受祭。当法师高坐祭台之上,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一帮僧众诵念经文后,便将座边一盘盘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便称为“放焰口”。

六、游灯

过去,潮安等地中元节此日午后,小孩子忙着赶制鲤鱼灯,他们要模仿上元(元宵)节游灯,做一个小小的游乐。有些人把家中的竹箸,竖上一个鲤鱼粿,再在粿的身上,增插各色彩旗、香枝、蜡烛,点起火来,便算是简单的小鲤鱼灯了。

七、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除了习俗,潮汕中元节还有从古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七月半禁忌,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如下:

1、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鬼魂,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2、夜游: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3、拔脚毛:俗话说「一支脚毛,管三个鬼」,所以脚毛越多的人鬼越不敢靠近。4、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鬼魂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5、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鬼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6、晚上晒衣服:当鬼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7、喊名字: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鬼记住你的名字。8、游泳:此时鬼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9、榕树放在家门口: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鬼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10、熬夜: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11、靠墙:鬼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12、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13、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14、不能随地勾肩搭背: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鬼“上身”。15、拖鞋头朝床的方向:鬼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麽鬼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16、筷子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他们来与你和齐享食物。

这些都是古老历史中流传下来的习俗禁忌,在今是更具传承意义,无须谈此色变,避讳不言。文章最后附上二首中元节古诗,读之赏之:

中元夜

唐丨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作

唐丨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122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