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活动 >> 卦解中元节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是自然的智慧
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
这也是与西方文化不同之处,不会屁股一拍,一个节日就出来了: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愚人节等。
中国传统节日,往往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的。
可能有人会质疑:也不一定啊,有的节日可能因为一个传说,或者为纪念某一个人。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仅仅靠着一个传说,或者某一个人,就能让一个节日延续几千年么?
要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多少战争、饥荒等天灾人祸。
如果这个节日不是基于一定的自然规律,对我们生活有切身的影响,恐怕早被遗忘。
就说端午节吧。
关于端午节传说,最被大家熟知的莫过于纪念屈原。
其实在此之前,端午节早就有了。
虽然名字有所变化:传说中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也有以这一天为夏节、菖蒲节、浴兰节等。
不管因为什么人,什么传说,可以肯定的是,中华民族很早以前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到了农历五月,尤其端午节这天,很多虫、蛇、癞蛤蟆等会大量出现。
即便在今天,也有许许多多的报道:很多奇怪的虫子会在这段时间出现,甚至发生伤人事件。
于是我们的祖先,想了各种办法避免虫蛇的伤害,慢慢总结出了端午节悬挂艾草,菖蒲等香草,并用其洗浴。
诸如此类,多是以药草的芳香正气,化浊祛湿,改善身边的环境,以避免虫蛇。
我之前的文章也对五月的特点,用周易之理简单分析过(卦解端午原文: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周易八卦好比是一个公式,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可以借助它演绎出来。
十二月对应十二消息卦:
五月对应的卦是姤卦。
天风姤,阳气达到极致,一阴始生。
当然,这一个阴爻影响不了整个卦的属性:
上面客卦是乾,极具能量;
下面主卦是巽卦,巽为风,气候多变,虫类活跃。
刚过不久的中元节,民间也称之为“鬼节”,又是何卦呢?
在我家乡,有“七月半,洗澡爬不上岸”的谚语。
这里“洗澡”指的是在池塘或者河里洗澡,会没命上岸。
小时候的直观理解是,到了七月半,天气很冷了,不用洗澡了。
但其实在江南一带,七月天气仍然比较热,不至于冻得上不了岸,这其中必有缘故。
七月称为鬼月,把七月十五定为鬼节,这其中有隐藏了怎样的自然规律呢?
七月,又有两个阴爻升上来,于是演变成了否卦。
天地否,天地不交之象。
这时主卦的三阴与客卦的三阳已形成势均力敌之势。
阴气潜沉,阳气仍在上升,各走各的路,不通往来。
不难理解,这肯定是一种不好的状态,是一种闭塞的状态。
所以七月的特点是:阳气的余威尚存,然而阴气已经有相当大的势力,各行其道。
然而阳气趋向于慢慢散去,阴气势力慢慢强大。
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昼夜温差也在慢慢变大。
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
大往小来。
否卦是一种小人势长,君子势消的状态。
与君子对应的,是小人。
与人对应的,那就是鬼了。
一阴一阳,此消彼长。
于自然界如此,于人也是如此。
我们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也是一个“否”的状态。
所以,这个月,往往容易“见鬼”,容易运势减退,容易诸事不顺,容易生病……
同气相求,说七月是鬼月,也许是很多负面的能量趁虚而入,闯进我们的生活吧。
当然,卦象无所谓好坏,好坏都是我们个人的感受。
同样,每一天、每一个月也无所谓好坏。
阴晴雨晦,都是生活的调味剂。
愿我们都过好每一天。
文
清艾轩唐文奇
编辑
清艾轩国学堂
相关阅读:
卦解端午: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