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人死后,如果后人没给他烧纸钱会怎样烧纸钱

发布时间:2024/9/26 11:40:31   点击数: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zx/

我国自古就有给亡者烧纸钱的习俗,在死者下葬后的四十九天内,亲人们每隔七天就要到他们的坟前给他烧些纸钱,民间俗称“烧七”,为的是让死者有足够的钱花,能够平安地到达地府。

唐代白居易曾在《寒食野望吟》中写道:“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给死者烧纸钱,死去的人能收到吗?不烧又会怎样呢?

烧纸钱的习俗

在我国古代,人们祭祖时会烧一块绸缎给祖先享用。后来由于绸缎的价格较高,人们为了省钱,就改用纸来代替,把纸做成铜钱、元宝、钞票的样子,甚至做成纸房子、纸汽车来烧。

烧纸钱的时间一般选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撒几圈儿,表示在圈儿里烧纸钱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把纸钱一堆一堆地烧掉,烧的时候嘴里还要不停地念叨,让死去的人来领钱。最后在圈外给孤魂野鬼再烧堆纸钱,然后在死者回去的时候给他们做一顿好饭菜,这叫“送亡人”。

在我国,一年之中祭祀的日子有清明节,中元节(即鬼节),冬至和除夕。

古代清明节是禁火的,所以不能烧纸钱,纸钱一般是挂在墓地旁边的小树上、竹竿上,或者是用石头、土块压在坟墓边。后来清明节不再禁火,上坟时才可以烧纸钱。

中元节一般不上坟,因为那一天是一年之中阴气最重的,所以,人们只在自家院子里做些祭祀活动。

在我国古代,冬至是祭祀亡魂的重要日子,史书上记载,冬至日要举行祭天大典,天子要率领王公大臣迎岁。普通百姓在这一天要吃素,但也要杀鸡宰羊祭天祭亡魂。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个祭祀的日子,对于死去一年以上的人,亲人会在除夕这天的早上,准备好“刀头”,就是把上好的猪肉煮熟,切成碗口大小的方块,放入碗中做祭品。除此之外,还要准备鞭炮、酒和香,然后带着它们和纸钱等一起去上坟。 

烧纸钱的传说

烧纸钱的习俗始于唐朝。据传说,冥间鬼魂也需要穿衣吃饭,因此阳间的亲人要烧些冥钱,以供亡者日常所需。

关于烧纸钱的习俗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东汉蔡伦改良了造纸术后,家境也好了起来。他的哥哥蔡莫在嫂子慧娘的怂恿下,也想学造纸,蔡伦就无私地把技术传授给了他。但是蔡莫是个心浮气躁的人,刚学了点皮毛,就迫不及待地开店做生意了。

由于蔡莫造的纸质量太差,根本卖不出去,夫妻俩一愁莫展。有一天夜里,邻居听到蔡莫家传出哭声,赶过去一看,发现屋内放着一口棺材,蔡莫跪在棺材前一边嚎啕大哭,一边把铜钱形状的纸扔进火盆里烧,口中还念叨说烧了给慧娘在阴间花。邻居询问得知,慧娘突发急病去世了,众人都劝蔡莫节哀顺便。

这时,棺材中发出咚咚声响,“相公,给我开门,我回来了。”蔡莫听出是慧娘的声音,吓得不敢近前。在邻居的帮助下,蔡莫颤抖着打开棺木,慧娘一下子跳了出来,她兴奋地告诉大家,说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罚她去干活,她就用蔡莫给她的钱,收买了很多小鬼替她干,她还把所有的钱都给了阎王,阎王一高兴就放她回来了。蔡莫很纳闷,说他没有给阎王送过钱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啊。”邻居们发现纸钱这么有用,都纷纷来买蔡莫的纸,很快蔡莫的纸就卖光了。

其实,慧娘根本没有死,这是蔡莫和慧娘演的一出戏,骗别人来买他们的纸。没想到这招果然有效,后来烧纸钱就成为人们祭奠死者的习俗,并且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烧纸钱真的有用吗?

有观点认为,为死者烧纸钱源自佛教的生死轮回说。佛教认为,人死后灵魂还在,人的灵魂快者在一瞬间、慢者在四十九天内就会去投胎转世。为了让死去的亲人能在阴间少遭些罪,亲人们便烧纸钱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过上好日子。

但是佛教法师认为,烧纸钱不是佛教的行为。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适应中国的风俗习惯,接受了儒家“殡葬为大事”、“厚葬”的思想,逐渐演变成丧事与念经礼佛相结合的方式,但是这种殡葬方式越来越极端化,仿佛纸钱烧得越多才越能表达后辈的孝心。

其实,在佛教文化中,净土世界是个非常奇妙的世界,这里遍地黄金,人们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想吃什么,想穿什么,只要动一动意念就可以实现,根本不需要钱。

所以,真正的佛教中人是用修行来使死后的世界变得美好,而不会去烧纸钱。也就是说,如果逝者品性纯良,会跳出轮回,立刻往生极乐净土。

即使逝者没有往生净土,纸钱对他也没有用。因为如果逝者投胎为猪、狗、牛、马等动物,他是用不到钱的。即使投胎为人,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也不会用钱。所以,烧纸钱对于死去的人意义不大。

那么,不烧纸钱行不行呢?烧纸钱对亡者没有意义,但对生者来说有一定意义,可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孝意。所以为了表达对亡者的怀念之情,可以象征性地少烧一点,也可以用献花、献果表示心意。如今,人们已认识到烧纸钱对环保的危害,逐渐摒弃了烧纸钱的陋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bjj/166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