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最冷门的鬼节

发布时间:2024/9/24 14:41:06   点击数:

说到鬼节,大家一下子就能想到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甚至于万圣节。你是否听说过“寒衣节”?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都是一脸懵逼。

那么,今天咱们聊聊这个最“冷门”的鬼节——寒衣节。

寒衣节又称十“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人们称它为鬼头日。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为四大鬼节。

《饿鬼草纸》节选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我国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礼记·月令》

古人们也在农历的十月初一用黍等农作物祭祀祖先,后演变为家祭、墓祭等多种形式。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它与清明、中元不同的是,除了以烧的形式为亡灵送纸钱外,正因为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逝者的防寒需要,所以传统的寒衣节还要送去五色纸做成的寒衣,以表达后人对于祖先的纪念,以及自己的孝心。

南宋马和之《孝经图》|绢本册页设色44x80cm

选自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这一章讲的是卿大夫的孝行,从服饰、言论、行动都必须要合乎先王所制定的礼制,为民众作出表率,才能够保全宗庙祭祀,以事奉君上。

关于寒衣节的传说,民间的典故众说纷纭。

01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孟姜女千里寻夫,感天动地。哭倒了长城,用带去的棉衣,重新装殓安葬丈夫的尸骨,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钱松嵒甲子(年)作《山海关外孟姜女庙》

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就已经成为了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02朱元璋“授衣”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

朱元璋

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衣。”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03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

传说蔡伦造纸生意很好,蔡伦的嫂子让自己的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学成后回乡自己去造,结果学艺不精,纸张做得很是粗糙。

《新诗造纸书画谱》节选

他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将这些纸张做成的衣服和冥币,烧给去世的亲人御寒和使用,这个法子把他们自己的纸张给卖出去了。

《新诗造纸书画谱》节选

而那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表达对祖先的怀念。

寒衣节在我国自古就有,既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孝行,表达了生人对于逝者的怀念与悲悯,同时也是借此回忆美好的过往。

一件寒衣寄托的是生者的关切,承载的是美好的愿景。虽说斯人已去,但此情长存。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bjj/166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