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基本简介 >> 中元节一起看看古人怎样画鬼
阴历七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与其他众多的节日不同的是,这个节的主角们并不是活着的人们,而是为那些亡灵准备的。在民间,中元节又称鬼节、施孤。中元之意由元宵节延伸而来,古代以正月第一次月圆称为上元(故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七月为岁中,七月的第一个月圆日称为中元,因以为节名。之所以会成为鬼节是因为民间普遍流传着“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传沿袭成为中元节。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贺元宵。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在现在的我国南方地区仍然保留着鬼节在河道中放河灯的习俗。
中国人对于鬼的探索从很早便开始起来,绘画便成了展现鬼怪在人们面前的最好形式,在绘画史上因为善于画鬼而闻名于世的画家们更是俯首皆是,今天特甄选各美术各领域的鬼题材的作品以飨读者。
《后汉书·张衡传》云:“画工恶图犬马,好作鬼魅,诚以事实难作,而虚伪无穷也。”《韩非子》云:“狗马最难,鬼魅最易。狗马人所知也,旦暮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可睹,故易。”这两个文献道出了画师们好画鬼魅的原因,因为看不清摸不着,所以怎么发挥都是可以的。那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绘画中鬼究竟长什么样?
《鬼趣图》傅儒
清代画家罗聘是“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曾拜金农为师。一生曾画过数次鬼趣图。其中《鬼趣图卷》是罗聘的存世名作,画家以夸张手法描绘出一幅幅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堪称古代杰出的漫画。《鬼趣图卷》共8幅,以鬼为题材,被当今研究漫画史的人认为是中国早期的漫画之一。
《鬼趣图卷》罗聘
《雄鬼图册》罗聘
钟馗嫁妹——颜庚
仇英揭钵图
在中国,地狱如同人间一样,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各种鬼差充斥其中,他们根据人生前所做之事,断人得失,并给予奖惩。在各种鬼差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十殿阎罗。现藏日本永源寺的南宋宁波民间画家陆忠信所创作的《地藏十王图》,具体描绘了十殿阎罗的形象。画面笔法工细,设色艳丽,装饰效果强烈。
《地藏十王图》(局部)陆忠信
五代敦煌纸本《地狱十王经变图》局部
古代中国还有一位与鬼相关的著名神祇——钟馗,他的主要职能是捉鬼。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雍州终南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
相传皇帝唐玄宗在一次外出巡游后忽然得了重病,用了许多办法都没治好,皇帝非常着急。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鬼偷走了他的珍宝,皇帝愤怒地斥责小鬼。这时突然出现一个戴着破帽子的大鬼,把小鬼捉住并吃到肚子里。皇帝问他是谁,大鬼回答说:臣本是终南进士,名叫钟馗,由于皇帝嫌弃我的长相丑陋,决定不录取我,一气之下我就在宫殿的台阶上撞死了,死后我就从事捉鬼的事。玄宗醒来之后病就痊愈,浴室封钟馗为赐福镇宅圣君,专司捉鬼之事。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钟馗醉酒图》是清代画家罗聘所做。画面中的钟馗酩酊大醉,在小鬼的搀扶下踱步前行。人物生动有趣,画面淡雅大气。
《钟馗醉酒》罗聘
除了捉鬼之外,有关钟馗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钟馗嫁妹”等。在汉族民间,人们用他的形象制作成各种艺术品,放置在住宅里或大门口,希望驱逐邪恶,获得平安。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南宋画家龚开所作的《钟馗嫁妹图》是此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画面为长卷构图,钟馗与其妹乘坐撵轿位于画面正中,小鬼前呼后拥分布在他们周围。各小鬼手中拿着各种嫁妆,肩挑手提,十分热闹。特别是画面中的女鬼,面部胭脂以墨代朱,显得诙谐有趣。
《钟馗嫁妹》龚开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发消息到邮箱wang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