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是个很重要的节日

发布时间:2020-11-11 0:52:58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防治医院 http://www.ytysbz.com/
中元节

念先祖,显孝道,护平安

中华传统文化昨天

·

金风送爽赴盂兰,香烛冥钱遍岸滩。

袅袅青烟天接地,人间老少盼平安。

中元节

哀思寄

年9月2日星期三

农历庚子年七月十五

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

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它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

组成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庆元宵

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

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

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

中元节适逢小秋,农作物成熟

民间用新米等做贡品,祭祀先祖

供奉时行礼如仪

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相传,中元当日

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

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

一般人家祭拜先祖祭孤魂野鬼

这是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都说,人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心跳停止,生物学的死亡;

第二次是葬礼,在社会关系网里悄然离去;

第三次是再没有人记得,永久的离开。

在爱的记忆消失以前,记住他们,

大概也是这个节日最大的意义。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阴阳相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彼处,此处,永无相见之时

只能点燃一盏长明灯

但愿它能照亮离开的人来时的路

节日

由来

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

“中元节”出自古代的时祭

起初“秋尝”的无确定日期

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

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

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对于祭祀亡灵,是个很好的选择

01

鬼节传说

相传,每年从七月初一起

阎王就下令打开地狱之门

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

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

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

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

人们认为七月是不吉的月份

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七月十五,则是专属于中国人

一年一度的“鬼节”中元

02

道教由来

中元节原本是道教节日

负责人间赐福的天官

正月十五生日,为上元节

负责人间赦罪的地官

七月十五生日,为中元节

负责人间解厄的水官

十月十五日生日,为下元节

于是七月十五这天,地官过生日

大赦孤魂游鬼,民间设道场

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

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

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

为死者的灵魂超度,愿他们早日安息

03

佛教由来

佛教徒在七月十五

举行“盂兰盆法会”

于盆内装满百味五果

供奉佛祖和僧人

济度六道苦难众生

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此仪式源于南北朝的目连救母

相传释迦牟尼佛有一弟子名唤目连

其母生前做了许多坏事

死后变成恶鬼,饱受折磨

目连不忍,遂祈求佛祖明示

得一法,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

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

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

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节日

习俗

01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传说水上放河灯是为亡魂引路。

02

祭祖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03

烧街衣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

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04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饮食

文化

01

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

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02

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

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bjj/127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