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心新闻今日中元节传递亲情,传承文

发布时间:2020-10-30 19:26:29   点击数:

中元节

每年中元至,

便会想起诗人余光中的两句诗:

中秋是人间的希望,寄在碧落。

而中元,中元属于黄泉,另一度空间。

在中国的文化里,随着月亮的圆缺,

一年中有三次重要的圆满,

一次是元宵节,人间的灯节,

一次是中秋节,人间的团圆,

一次是中元节,它属于另一度空间,

是亡灵世界的希望。

农历七月十五,

是中国传统社会中

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日——中元节,

又称“七月半”“鬼节”等。

老人常说,

在这一天地府之门打开,

已故的亲人会再次回到人间,

食一遍人间烟火,度一次月圆之夜。

也有人说,因为人们思念离去的亲人,

思念当初还在的模样,

于是内心将月亮圆满的喜悦分享给已故的亲人,

让人间和另一度空间像月亮一样圆满。

“中元”之名,源于道教。道教将农历正月十五称作“上元节”,即今日的元宵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三元”节日,产生于“三官”崇拜。中国早期道教奉祀“三官”之神,即天官、地官与水官。后在在长期的演变中,逐渐形成了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赐福、七月十五中元地官赦罪、十月十五下元水官解厄的信仰。人们常说,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地官会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分辨善恶,赦罪免刑。这一天,道门中会举行“中元普渡”,以三牲五果,度那人间鬼魂。古人深信,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中元祭奠,不仅是尽人事,知天命,更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在那冥冥之中,祖先将庇佑我们世代平安。中元节,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盂兰盆节源自佛教典籍中“目连救母”故事。传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目连:原名“大目犍连”)其母生前犯下大错,死后饱受折磨。目连尤怜,求得佛祖指点,于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据此其母亲得以解脱饿鬼之苦。从此今日,佛门弟子广设盂兰盆供,只为已逝的父母脱离苦海,得到快乐,并以此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中元,民间称之“鬼节”,在传统的民间信仰中,人们把整个农历七月视为“鬼月”。按照古人的观念,人死后有另一种存在形式,就是通常说的“鬼”,鬼是纯阴之物,大多数时候只能生活在阴界,很少能到阳间来,但是农历七月是个例外。人们相信,到了七月初一,鬼门关打开,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而七月十五日(有的地方认为是七月三十日),是阎鬼门关上的日子,也就是民间送鬼的日子。这便是七月十五为鬼节的由来。民间的中元节,人们也会有多种习俗:祭祀先祖,感恩孝亲中元时节,田野里的农作物也渐渐成熟。人们将成熟的作物摘回来作为祭品,随瓜果饭食、钱纸衣服一起上供给祖先,称为祭“新米”。这种传统在宋代就已非常成熟和盛行。《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中元节祭祀,人们习惯将竹叶铺在供桌上,将麻和谷系在供桌的桌脚上,请祖先“尝新”。如今,有些地区还有在旧米中撒入新米煮,遵循四时更替适时而食的习俗,代表稻物将熟,要与天地共同尝鲜。中元节祭祀,岁岁年年,纵使祭品、祭祀方式有所不同,但人们依旧会记得,要感恩先祖,不忘先祖留下的恩惠,祈祷先祖的庇佑。放灯,引渡希望中元节,还有放河灯的习俗。人们相信,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鬼魂在那里沉沦。为了已故亲人不迷失方向,人们会在中元夜放河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写上着“庆赞中元”“广施盂兰”等字,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古人认为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代表对已死去的人没有忘记,具有照冥拯孤、超度亡灵的意义。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曾写到他家乡中元节放河灯的情节,哪怕是终年不出门的人,也要奔着放河灯去。闪闪烁烁的河灯光芒,是众人铺就的引路灯。中元节,愿这世间的孤魂得到安渡,愿已故的亲人,得以重逢。生活在海边的人,中元节这一天保留了放天灯的习俗。他们始终相信上天有好生之德,亲手扎上一盏天灯,写上心中所愿,顺着海风的吹拂,仰手之间一盏盏天灯,与海面交相辉映,在那萤萤的光亮里,是人们铺就的天路。已逝去的先人愿你在另一个空间,得以幸福。设食,心怀善意中元节,获得供奉的魂魄,会回到供奉之家,食一回人间烟火,享受后辈们的孝心,这是逝去亲人重返人世团聚的日子。而那些无主的孤魂野鬼,没有人家供奉,从阴间出来就只能在阳间游荡了。传说,有人祭祀的鬼魂,不会危害人间,扰乱人间秩序,但那些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有时为了抢食,在人间作祟。人们为了安顿无人祭祀的魂魄,常常在家祭之外,沿街、沿河设香案香火,甚至设立盛大的道场,超度不安定的亡灵。据载在宋朝,不管是开夜市的商家,还是巡视的官兵,在中元节设食施孤当天,都要早早关门,早早回家,要空出一条路给孤魂野鬼吃食香火的时间。这种施孤方式,是希望一切在苦厄中挣扎的亡灵离苦得乐。虽然这样的习俗夹杂着些许迷信色彩,但它所呈现的悲天悯人的善意,是普度亡灵真正的意义,是人们慈悲的表现,富有人情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鬼魂”更多的是“忌讳”,而远去的很多习俗,无论是祭祀祖先,慎终追远,感恩庇佑,还是放灯设食,祝福另一个世界的“人”,得心所愿,得以安渡。它们所呈现出的人心良善,是这个神秘的节日里最温情的一面,月亮圆满,人们的心也像满月的月光一样,带着感恩与怀念,充满了爱和光明。

周广仁先生简介: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当今中国在国际乐坛中最具影响力和权威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中国20世纪最杰出女性之一。

四十余年来,她把自己卓越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理论素养融为一体,成为钢琴教育的一代名师。她始终以钢琴普及教育作为人生的至高追求,倾注全部心血,成为我国钢琴普及教育发展的著名推动者。

选择周广仁钢琴艺术中心·太原分中心学钢琴十大优势

1、教师、教务团队的专业化的全职管理。

2、唯一使用全系德国国宝博兰斯勒钢琴钢琴学校。

3、教师的每年4次全国师资培训和每年4次的师资考核。

4、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单位。

5、独有教材以及教法的权威性。

6、全国最权威性的世界钢琴家荟萃的周广仁夏季学院。

7、全国百家少儿优秀习惯养成“最美中国娃”签约学校之一。

8、我们专注少儿钢琴培训事业,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9、提供琴童终身一站式“音乐管家”式服务。

10、我们拥有全太原市最温馨、最舒适的教学环境。

周广仁钢琴艺术中心太原分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fsxg/126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