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风俗习惯 >> 中元节,民俗传说知多少
人间三千事悠然一柱香
中元节,为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七月半。中元节源于道教,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俗中,中元节与清明节是有着相同纪念意义的节日。
文化考古学者宋兆麟在《中国古代节日文化》一书中认为,关于中元节的起源传说,比较可信的是源于一个祭祖的节日,直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佛道二教的渗入,最终形成中元、盂兰盆的节日形式。而祭祖,又和“秋尝”密不可分。
秋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农历孟秋七月,作物成熟,自古以来就有在秋季祭祖的传统。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古者岁四祭……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古人春夏秋冬四时均要奉祭先祖,七月奉上新收获的瓜果蔬菜和黍稷等谷物粮食,谓之“秋尝”,又称“荐新”“尝新”,即秋天让祖先尝新之意。以“秋尝”祭祖为代表的祖先崇拜和宗法伦理,成为儒家“孝道”的核心内容。
“盂兰盆”一词来源于汉传佛教经典《盂兰盆经》,说的是“目连救母”的故事,传说目连母亲罪孽深重,死后堕无间地狱,目连为救拔母亲脱离苦海,在七月十五敬设盂兰盆,用百果饮食供养十方僧众,目连救母成功,后世僧俗竞相以此方式行孝敬老,皆于七月十五供奉盂兰盆,救赎现世以至七世父母,由此形成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据传早在两晋之际,盂兰盆节盛行,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有载,“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非,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告诫子孙可以借助盂兰盆节报答父母恩情,表达孝心。
中元节
中元节为道教的理论体系,道教以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是天、地、水为“三元”,形成道教信仰的神即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分别主管赐福、赦罪、解厄事宜,其诞辰分别为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是为“三元日”。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道家经典《玄都大献经》中甚至有地官于七月十五日点灯燃香,采集花果,供养道士讲经说道救赎恶鬼的故事,与《盂兰盆经》十分相似。
据《修行记》,“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日夜诵经,饿鬼囚徒亦得解脱”。已经故去的祖先会在中元日回人间,看望子孙后代,其他孤魂野鬼也会出来捣乱。中元节被称为“鬼节”,正是由此而来。人们为免遭不测,要在中元节祭祀祖先,燃烧纸钱,既表达孝心,也给孤魂野鬼些许安慰,换取人间生活安宁,道教地官赦罪信仰,演变为中元节祭祖孝亲的节俗。
北宋时期,中元节开始成为民俗北宋时期,皇室对道教的尊崇,中元节取代盂兰盆节,成为七月十五日的节日名称,于是有了“六宫最重中元节,院院烧香读道经”的巷陌流行。据北宋末年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中元节前几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人们在集市上购买纸糊的鞋帽衣服和纸钱等。
每至中元节晚上,祭祀仪式结束,人们成群结队的逛夜市、赏戏文,“目连救母”则是年年中元节的保留剧目,“潘楼并州东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闹处亦卖果食种生花果之类”,市井之中美食云集,热闹得如七夕节一般。同时民众还会聚集河边,放万盏莲花河灯,以享江海鬼神。
张岱的《西湖七月半》描摹杭州人中元节夜游西湖盛况,全文厚人薄鬼,开篇即言“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是夜,张岱与友人“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充满情趣的世俗情怀跃然纸上。
清乾隆年间的《帝京岁时纪胜》,“中元祭扫,尤胜清明。绿树阴浓,青禾畅茂,蝉鸣鸟语,兴助人游”。放河灯更是盛况空前,“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以数千计。又用琉璃作荷花灯数千盏,随波上下……都中小儿亦于是夕执长柄荷叶,燃烛于内,青光荧荧,如磷火燃。又以青蒿缚香烬数百,燃为星星灯。镂瓜皮,掏莲蓬,俱可为灯,各具一质。结伴呼群,遨游于天街经坛灯月之下,名门灯会,更尽乃归”。清人甚至有“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之说。
中国人的节日,大多都融和着亲情,那亲情又是一种香火文化,代表着传承有序,代表着后继有人。
小的时候盼着过年,那一桌的好菜,会先在一缕清香祭祖后大快朵颐。
中秋节,会焚香拜月,祈愿神明佑护,然后一杯清茶,几枚月饼与家人在月下赏月,口中美食,眼中美景,儿孙绕膝,便是人生最大的满足。
历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初二的龙抬头、三月初三的上巳节、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农历腊月初八的腊八节,每一个节日都是东方式的亲情融和,以其独特的形式存在着,并流传成一种仪式,让生活有了寄托。
祭祖是东方文化中最为温暖的元素,它是用一种形式与礼仪代表着香火永续,代代相传。清明节与中元节所呈现的亲情,更多体现传承与感恩。
香文化在这些祭祀活动中成为最为隆重的礼俗,似乎唯有一炷清香才能将无限的思念与感恩,化作袅袅清烟传递先祖与上天。
楚香六空间的青莲香是由檀香、百里香、丁香等配伍,某日偶遇一位禅师,品味其气息,谓之有青莲出水般的雅淡与洁净,请我调制特别的长度,为他禅定功课专用。青莲香由此得名。时值中元节,焚青莲香,于清静中,遥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