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西方对中国,万圣节对

发布时间:2021-8-25 12:57:03   点击数:

今晚是万圣节前夜,

不知道现在的你

是准备和朋友狂欢一晚,

还是宅在家过一个普通的周六呢?

说起西方的万圣节,

不由想起我们的中元节。

荷叶灯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清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清庞垲《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注:下文提到的日期均为农历

中元节就是鬼节?

中元节其实可以说是三俗合一。七月半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分别是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

这一节日在民间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核心是敬祖尽孝,并非“鬼节”。

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祈祷来年也可以丰收。

鸡冠花供祖

东汉后因道教的说法,“七月半”与“中元节”才划上等号。在道教中有“三官大帝”,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据说中元之日,管地府的地宫会打开地狱之门,众鬼都会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到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鬼节”。

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七月十五是僧徒功德圆满的日子,会举行“盂兰盆法会”。据《大藏经》的记载,盂兰盆是梵语,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道场超度

为什么是七月?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易经》

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

天空上的“七星高照”、人的“七情六欲”与“七窍”、颜色的“七色”、音乐的“七声音阶”、诗歌的“七律”,在中国的传统中,“七”便自带神秘。

计算时间的的时候,也往往以“七七”为终局、复生之局。而十四(二七)是“七”的周期数,所以古人选择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

放河灯

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并相沿迄今。

在大多人观念中,七月十四是“鬼节“,同样七月不宜嫁娶、不宜购房、不宜搬家等等,但其实最开始的七月是个吉祥月、孝亲月。

仍有七月十四中元节?

正如粽子是甜还是咸,月饼是莲蓉还是五仁,如今到了中元节,网上有时也会讨论到底是七月十五还是七月十四。

一般来说是七月十五的。之所以如今有些南方地区是在七月十四过中元节,是因为传说宋代时北方战乱,一批汉人仓促南迁,安土重迁的人们要把祖先的灵位带上。

按传统来说,只有在祭祖的日子,祖先们的亡灵才会聚拢回家,但那时,离七月十五只差一天,时间紧迫,所以他们决定提前一天过中元节,将祖先的亡灵聚在一起,然后马上带着牌位往南避战,所以就有了七月十四过中元节的这一传统。

古画里的“妖魔鬼怪”

骷髅可不是西方专属的,看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

南宋李嵩《骷髅幻戏图》

图中,有代表新生的婴儿,也有代表死亡的骷髅,两者同时出现,生死往复,其中蕴含着李嵩的生死观。

有学者以《庄子·至乐》篇中“庄子叹骷髅”的故事为依据,认为画中体现了“死为休息,生为役劳”的寓意,启示人们坦然面对生死。

不过这也不算真正的“鬼画”,应该来看看关于钟馗的。

元颜庚《钟馗嫁妹图》(局部)

元颜辉《钟馗雨夜出游图》(局部)

清《丰绥先兆图》

南宋龚开《中山出游图》

还要来看看被当今研究漫画史的人认为是中国早期的漫画之一的《鬼趣图卷》。

清罗聘《鬼趣图》

谁能想到鬼也真的会有大头鬼呢?

罗聘简直是“鬼画连篇”,快来看看他的另一代表作《雄鬼图册》。

清罗聘《雄鬼图册》

相比已偏商业化、氛围轻快的万圣节

我们中元节的氛围更偏肃穆些

当然,两个节日之间还是很多不同的

我们持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以及开放包容的心态即可

想看更多精彩文物吗?尽在博物官小程序????想看过往精彩文章,点击下方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41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