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相关传说 >> 唐代的ldquo万圣节rdquo
泰州市文旅集团唯一指定官方公众平台
最近大家的朋友圈
想必已被万圣节刷屏了吧?
万圣节,你有什么有趣活动吗?
是准备装扮一番搞事情?
还是贫穷限制了你的行动力?
······
万圣节?你知道多少呢?
万圣节的来由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HALLOWSDAY)。“HALLOW”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万圣节的习俗
万圣节的习俗一:糖果万圣夜晚上小孩子和青少年都会化妆成鬼怪沿街要糖果。
万圣节的习俗二:太妃糖由于万圣夜临近苹果的丰收期,太妃糖苹果(toffeeapples)成为应节食品。
万圣节的习俗三:南瓜派是万圣夜的节庆食品,特别是在美国。南瓜派是美国南方的深秋到初冬的传统家常点心。
万圣节的习俗四:“不给糖就捣乱”(“Trickortreat”)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
其实小编对“过洋节”并不感兴趣
因为咱们中国的节日一点不比外国少
文化底蕴也比外国的节日浓重
为什么一定要过洋节呢
寒衣节——
一个比万圣节更有人情味的中国“鬼节”
寒衣节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节日简介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鬼节」。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起源寒衣节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寒衣节唐代的授衣假《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报于礼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汉族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
除此之外《唐令》规定:内外官五月给田假,九月给授衣假,分为两番,各十五日。”而且,“二百里外给程。”
授衣假不言自明,就是由天气转凉,需要添加衣衫而放的假,时间相当于现今阳历的十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授衣假的目的是让百官在九月授衣的时候,可以回家穿上家人新做的衣服。说让官员回家准备过冬衣物,其实也只是为了显示皇帝和朝廷的关爱罢了。
十月初一寒衣节
不光是祭祀先祖的日子
更是提醒我们要在这一天
给父母亲人送上御寒衣物
愿他们可以温暖过冬
本文来源:大唐女皇。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3、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