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张祥龙节日现象学刍议阅读视野与写作理

发布时间:2021-8-7 10:03:49   点击数:

节日现象学刍议

□张祥龙

节日虽然与人有根本的联系,却基本上是超人为的。从其本性(第一来源)上讲,节日是不可规定的,不可强迫的。征服者与被征服者、规定者与被规定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主体与客体、观念理性与感官欲望……那里都没有真正的节日。节日是生命节奏与命运感受相交和而生发出的赞歌:它们是追忆之歌,又是希望之歌,也是及时行乐、忘怀得失之歌。“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它们是人生与天地日月以时相通的“眼”。

壬午(西元年)春节刚过,报上有这样一则消息:“北京‘禁放’法规面临挑战”。它说:

八年前,即年12月1日,北京市实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最初一两年,春节期间几乎听不到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没有了烟雾的污染,没有了血淋淋的外伤,更是节省了一大笔钱财——许多人为之欣喜不已。但是,八年后的情形又如何呢?今年北京春节烟花爆竹燃放声音不绝于耳,火警频频。......一位民警曾这样对记者说:在一些大喜的日子里,明明知道有禁放令,但是看到群众那种兴高采烈的样子,就手软了;何况"法不责众",也不好去深究。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条消息显示出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中国的尴尬处境。现行的官方节日中,春节是唯一的一个传统节日,但就是它,也在中国自己的许多大城市中被禁哑了。对于有过以前的春节体验的人来说,八年以来的除夕夜和春节期间,北京和那些禁放城市就如死一般地寂静。尽管年年有除夕夜的“春节联欢晚会”,有“(越来越商业化的)庙会”,但人们还是感不到多少节日气氛。富人们开始以"旅游过节"的方式逃离节期中的城市,但小民们毕竟还想过节,顾不得"烟雾污染"、"血淋淋的外伤"和"一大笔钱财"的花费,也顾不得受到惩罚的可能,非要偷放那几挂炮仗、几筒烟花不可,其"兴高采烈"让"明明知道有禁放令"的民警先生们都"手软了"。其他官方节日中,人们倒都是规规矩矩,对比之下,这种春节的狂热就更是令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40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