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相关传说 >> 辛丑元宵今日盼得佳节至,灯火阑珊星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名句流传千古,大家都特别熟悉,可是你知道它出自哪里?描写的又是哪个节日么?
这个名句,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全文为: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辛弃疾描写上元灯节的诗词,那么上元节又是什么节日呢?上元节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青玉案·元夕》中描写的场面,你想象不到?不妨看看河南电视台的元宵晚会中这个片段,穿越回古代感受元宵佳节的盛况。
元宵节的来历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汤圆傻傻分不清?
1、食用地域不同:北方一般吃元宵,南方一般吃汤圆。
2、制作工艺不同:北方是“滚”元宵。即将做好的馅料弄成小块,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使馅料包裹上一层厚厚的糯米面。而南方的汤圆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
3、口感不同: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元宵比汤圆的口感要粗一些。
猜灯谜
下面附上几个与“牛”有关的灯谜供大家娱乐一下,看看你能猜出几个。
1.谜面:一月二日明星来(打一家畜)
2.谜面:牛羊住一起,羊尾都挤偏。(打一字)
3.谜面:牵牛含笑,车前含羞。(打一成语)
4.谜面:一口吃掉牛尾巴(打一字)
5.谜面:翻山越岭觅牛仔(打一成语)
6.谜面:牛角刀(打二字化学用语)
7.谜面:是鸡不长毛,是牛不耕田,是猫不捕鼠,是虎不上山(打四种动物)
8.谜面:风吹草低见牛羊(打一字)
9.谜面:不许放牛羊(打一唐代诗人名)
10.谜面:牛郎放牧(打一花卉)
谜底
1.谜底:牛。解析:“牛”字与“一”、“月”、“日日”组合,可成“明星”二字
2.谜底:羞。解析:“牛”与地支的第二位“丑”相扣;“丑”与歪了尾巴的“羊”在一起,便是“羞”字。
3.谜底:花花草草。解析:牵牛、含笑是花名,车前、含羞是草名。
4.谜底:告
5.谜底:跳梁小丑。解析:“跳梁”原指跳跃之意,这里别解为上上下下;“丑”在中国十二生肖中代表牛,“牛仔”即小丑。
6.谜底:分解。解析:把“解”字拆分打散后,就是“牛角刀”。
7.谜底:田鸡、蜗牛、熊猫、壁虎。
8.谜底:蓄。解析:草即“艹”字头,牛羊即“畜”。
9.谜底:杜牧。解析:“杜”绝放“牧”。
10.谜底:喇叭花。解析:“喇叭花”又名“牵牛花”。
责任编辑:赵小丽宋佳
责任校对:郭影
审核:崔洪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