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道教真的走向衰落了吗看完你就明白了道家
人们在大街上看到头戴道巾、身穿道袍、脚踏十方布鞋的道长,都感到非常稀奇,在周围满是西装革履的人群中,道长的装束显得十分“另类”。很多道家文化爱好者心里不禁感叹,道教在当今社会逐渐没落了,遥想当年唐宋时期,道教是何等的兴盛,甚至还成为了国教,现在为何却衰落了呢?
正如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道”的运行是一个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规律,任何事物不可能一直兴盛,有盛就有衰、有起就有落,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相较于唐皇尊老子为圣祖,宋帝奉玉帝为至高神,现代社会的道教可以说略显式微,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道教是“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道教是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以黄老道家思想作为基本教义,以“道”作为其最高信仰。道教承袭了道家的清静无为、少私寡欲等思想,在世人看来显得非常“高冷”,人们爱用“爱信信,不信滚,不要打扰我飞升”来调侃。同时道教提倡隐世修行,远离尘世间的七情六欲,这样才能更好的证道。比如全真派的祖师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均曾隐居于终南山修道;葛玄和葛洪曾在洞天福地的阁皂山隐世修行,阁皂山是“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馆”,二位祖师也是最终证道成真。
此外道教的神仙体系太过复杂,神祇数量众多,让人不知道该信奉哪一位神仙。道教的罗天大醮科仪上会供奉位道教正神的神位,每一位神仙都各司其职,有执掌财富的财神爷、掌管文运的文昌帝君、管理姻缘的月老神等等。在很多人看来,这么多的神仙是不利于道教文化的传播。其实不然,道教以“道”作为最高信仰,而神仙归根到底都是道的化身。不管是至高神三清天尊,或者是地位最低的土地神,都是大道在人间的显化,神仙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劝人向善。
另外就是道教给人的一种误解。很长时间,道教文化被冠以“封建迷信”的标签,认为所谓的道教法术不过是骗人的把戏。甚至在许多影视剧里,道士的形象被恶意丑化,如全真派一代宗师尹志平被塑造成一个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反派。在我国发布的《宗教蓝皮书》(即中国宗教报告)中明确说明了“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道教法术不是巫术或迷信。”书中认为,道教法术是原始社会早期的一种准宗教现象,也是人们试图在外界事物上实现其意愿的某种实践活动。道教法术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济世度人,而不是人们口中的“装神弄鬼”。
道教看似没落了,不过流传千年的道教文化早已经深入人心。正如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文化在传统文化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生活中用到的“身怀六甲”、“沧海桑田”等成语都是来自于道教;传统民俗节日元宵节、中元节都与道教有关,而像过年时的贴门神、祭灶神、迎财神等活动更是离不开道教文化。甚至是人们经常说的“老天爷保佑”口头语,也与道教有关,“老天爷”就是昊天上帝与玉皇大帝融合而来的一位神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