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节日是对日常生活的点缀话说冬至府州红文
张永华/文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勤劳而智慧的华夏儿女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从实践中认识总结出了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代代流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杂居,形成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府谷地区与内蒙接壤,形成了典型的特有的民风民俗,显现出独特的民俗节日文化。
民俗节日是民间的一种庆祝日或祭祀日,每个节日都有一个或多个民俗活动,都有一个或多个民间故事,当然每个节日又都有多种文化内涵。
民俗节日的来源有多种。有的源于原始的崇拜,如崇拜天地的有过大年(春节);崇拜日月的有八月中秋节;崇拜龙图腾的有二月二春龙节;崇拜祖先的有清明节、中元节、十月初一寒衣节;崇拜星辰的有正月初八祭星日、乞巧节等;有的节日源于禁忌,如寒食节;源于尊神事鬼的有正月初一接财神、迎新神,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等;源于依神祈福禳解的有端午、重阳、麻谷节等。
对于民俗节日的庆祝活动繁简不一,有些节日民俗活动多样,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上元、中元、腊八、祭灶等八大节日。有些节日比较简单,有的只吃一顿饭庆贺,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九月九等四小节。有些节日逐渐转为娱乐活动,特别是节日庙会也转为唱戏或物资交流,如元宵节、七月初二日。有些节日亦逐渐删减的只剩下民间故事了,如七月七日乞巧节等。
公历的国定节日和宗教节日共有60多个,府谷人近年来逐渐兴盛庆贺的节日有:元旦、妇女节、劳动节、青年节、母亲节、儿童节、父亲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老年节、圣诞节等。
中华二十四节气中,府谷民间形成节日的只过清明和冬至两节。
人们在一年四季繁忙而紧张的生产生活中,隔三差五地过一次节日,或尊崇、祭祀、禁忌、祈福、禳解等,非繁即简的各种庆祝活动,哪怕是改善一次生活,甚至为下一代讲说一些流传古老的故事,都是对充满灿烂阳光生活的享受,都是对有姿有色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虽然年年如此复如此,但还是不厌其烦、一个不漏地坚持过下去,充分表现了府谷民众对彩色斑斓、气象万千生活的热爱和那种张弛有度,应时而做的自然生活规律。
为过节而参与各种庆祝活动,增加浓郁的节日气氛,使本来朴素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岁时节日民俗文化,多种多样的节日又点缀了人们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
冬至
冬至是冬季六节气之一,府谷时谚曰:“冬至后十天,正是阳历年。”即元旦前十天十二月二十一二号是冬至。“连冬数九”是说从冬至当天算起,数九天为“一九”,即“头九”。然后每九天为一段落,共九九计81天结束。“数九寒天”即一冬最冷的天气从冬至开始。实际上府谷最冷的天气要数三九天。数九天渐暖,流行的九九歌是:头九二九,冻烂碓臼;三九四九,合拉门叫狗;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八九,洪水出沟;九九又一九,黄牛遍地走。
谚语云:“明冬暗年黑腊八。”谕示冬至天气晴朗阳和好,来年有丰收迹象。
冬至节到,府谷有两项讲究。
一是祭祖活动。冬至祭祖是府谷人一年内五次活动中最隆重的一次,所以冬至节人们又称鬼节。这天,祖坟远的人们上午便上坟,备办香、纸、烧酒、鲜果、糕点等。县城附近的还炒几盘小菜。祖坟就近的人们一般在下午上坟。和平时祭祖不同的是要在坟地垛小火笼。夜晚,山头上到处是星星点的火光。此外,府谷也有送寒衣、烧纸火的习俗。用麻纸剪成衣裤状两层,中间夹棉花,用浆糊粘缝,在墓前焚烧,也有在坟地烧纸火的。据传这天垛火笼、送寒衣,先人在九泉之下可以温暖过冬。
二是改善生活。有谚曰:“立秋凉水不凉肚,冬至泻火不起火。”意思是立秋那天喝凉水喝不坏肚,一冬喝冷水平安无病。冬至泻泻火,来年夏天不上火,不会有感冒之类小毛病。鉴于此,府谷人在冬至这天的生活很有讲究。全县城乡以吃糕为主,中东部辅以和(huò)头脑汤。有很讲究的人家冬至头一天就煮羊头,取其羊腥汤第二天和汤,配料有:萝卜块、土豆块、豆腐块、粉条节节等。块块节节谐音快、急,寓意继承先辈,快快出人才,生活节节高升。上坟祭奠时,提点头脑汤,扬洒在墓堆上,意与已故亲人共食一饭表达哀思,共同度过一个暖和的冬天。大部分辅以面食和烩菜(谐音回财)希望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