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初入职场的苏轼为什么职场不顺不懂向上管理

发布时间:2025/3/31 11:29:08   点击数: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天纵之才,年少成名,高考与国考成绩都拿了第一,特别是国考成绩更是百年第一。

当年的国考,是北宋皇帝专为选拔人才而设的制科考试,制科考试在两宋三百年间只举行了22次考试,共录取41人,第一、第二名是虚设的,苏轼在宋仁宗亲自出题主考的制科考试中第三名,这算是百年第一了。

这一年苏轼才25岁,还是小苏啊,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考出个未来了,一时间他闻名天下,连备考写的文章都被人收集起来出版,给学子们作为备考真书。

苏轼被分配到了陕西凤翔市做了通判,负责秘书室工作协助市长处理文书,相当于办公室主任。没想到考场得意的他却在职场失意,人生第一份工就栽了个大跟斗,我们读史是为了通今,为什么初入职场的苏轼处处不顺,以致留下一点小小的“污点”,原因是他与上司关系处理得不好,用现在的话来说,主要是不懂得向上管理领导。

什么是向上管理领导呢?主要是战略上配合领导的工作风格与要求,共同完成任务,以达到共赢的目的,主要体现在态度上、沟通方式上向上管理领导。

一、接受批评不挑战

假如领导是一个强势的领导,作为职场新人,我们应该态度上如何向上管理领导呢?我们先看看苏轼初入职场的经历。

凤翔市知府陈希亮是个黑瘦老头,性格不苛言笑,进士出身且文武兼备,马上能治军马下治民,这张铁面孔在朝廷中是有名的。

苏轼以天才闻名于世的,考试又是百年第一,偏偏他引以为傲的本事,他专职起草的文书,在陈希亮手里却屡屡被打回。

不但打回,还经常被东涂西抹删删改改,更有点讽刺意味的是被嫌弃文章多余的话太多,空洞无物!陈希亮认为公文是递给长官看的,只要文辞通顺事理明白就好,不需要引经据典谈及古人之事,这些和公务毫无关系,屡屡要求他重写。

私交下,陈希亮还是苏轼的亲戚,他的夫人是苏轼母亲的亲姑姑,他有心要磨炼一下苏轼,让他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年少气盛,毕竟官场跟科场是不同的,特别是苏轼又写诗弄文,很容易落下把柄。

公文不是文章,各有各的写法,这点初入职场的苏轼确实没搞清楚公文格式,领导提出要求指出错处,作为下属应该要虚心接受,但是他偏偏不服气,觉得是陈希亮看不懂他的文章,虽然打回了,他还是照旧引经据典,长篇大论的地写。

如果你初入职场就遇到强势的上司,不妨吸取苏轼的教训,虚心接受少挑战领导的权威,毕竟我们都知道,苏轼如果早点改掉这个毛病,用词上谨慎一点,他后来职场上也不会有乌台诗案了。

二、良好沟通不带情绪

苏轼的性格天性开朗,好开玩笑,喜怒形于色,容易有情绪,这个才子性格在职场非常不讨喜,与陈希亮的严谨更加有冲突。

在北宋中元节是个大节,这一天按大宋官场的惯例,不但百姓要祭拜,官府也要行礼祭祀,祈求人财兴旺五谷丰登,然后各位官员共聚小宴,共度中元节。

但是苏轼偏偏在这一天缺席府宴,不参于陈希亮举办的祭祀活动,因为公文屡屡被打回,苏轼心里有情绪,以身体有病不能前来解释。

苏轼发起脾气来就像个孩子,气得陈希亮说他不像个贤才倒像个庸才,上札子弹劾他,结果苏轼被罚款并且要向上司道歉。

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是说君子处理公务的时候一定要郑重其事,否则就不能树立威信,苏轼夫人王闰之也批评他无礼,中元节府会是件大事,别的官员都到了,偏你不到,同僚们看在眼里,都把你当成任性的糊涂人,以后你说话办事还有信用吗。

可惜苏轼当时初出茅庐年少气盛,听不进批评的话,带着情绪工作,就不能客观地看待事情,事实证明,陈希亮对他的磨炼确实是对的。

苏轼后来也理解领会了领导的用心,不过那个时候,他已经人到中年,不再是小苏了。

所以作为职场新人,不要带着情绪去工作,情绪会让你失去判断力,误会往往是因为情绪导致。

三、职场上要学会换位思考,多向内管理自己

向上管理领导,是要达到共赢效果的,双方都站在同一阵线,不是对着干的关系。

所以,遇到有矛盾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领导的需求,体会领导这样做的目的何在。

只有小孩子才会斗气,成年人的职场没有永远的敌对关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永远比制造问题更重要。

前同事李工是研发项目经理,去陕西正欣龙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面试,没想到第二轮就被筛下来了。

他很不服气,认为公司没有诚意没有眼光,写了洋洋洒洒一封邮件去问原因,公司很快回了邮件告诉他理由,原来是他根本连公司主营什么都没好好研究,就盲目投简历。

公司主要提供建筑材料,主营销售和服务,如办公用品、家具家用电器、厨具卫具日用杂品零售等;还有建筑物清洁服务、家具安装和维修服务,这点他没弄清楚。

而且开始时,他采用的是渔翁撒网的态度,薪酬比较理想他都投简历,这样没诚意的准备面试态度当然不会成功。

总之,职场新人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领导是公司选任的,不是你我选的,要学会换位思考,多听领导的建议,有问题时多向内管理自己的情绪,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与领导相处时,要做一个成熟的职场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qy/173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