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正逢中元节,是时候来说说ldquo鬼

发布时间:2020-10-11 12:25:42   点击数: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作为中国著名的鬼节,许多人都会将中元节直接等同于“闹鬼节”。在搜索引擎上随便一搜,出来的画风都是这样儿的:

对中元节的恐怖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那句“七月半,鬼门开”的俗语以及现代社会中都市传说的流行。

那么,作为民俗节日的中元节真的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吗?下面,小阿君就要跟大家来说说一些跟中元节有关的“鬼”故事及“鬼”习俗。

那些和中元有关的“鬼”故事——中元节的来历及传说

中元节在古代原本是重要的祭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十五是掌管地府的地官生日。忙着回家过生日的地官没空把守地府之门,于是在中元节这天特赦阴间的鬼魂重返阳间,和家里的亲人子孙们团聚。

而地府之门大开,除了放出各家各户的祖先灵魂,也放出了一批无依无靠的孤魂野鬼。这些没有家人的鬼魂重返人间,发现没有人祭祀他们,难免心怀怨气。

为了不让它们在人间作祟,人们在中元节当天,除了祭祀先祖,也会在路边放上美食,供给孤魂野鬼们享用。

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节,从这个听起来怪怪的名字就能知道,它并不是源于中国本土的称呼,盂兰盆节是源于佛教的“鬼节”,和目连救母的故事有关。

目连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他的母亲却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坏人。目连母亲死后被打入地狱,成了饿鬼,食物放于嘴边就会化为火焰无法食用。

目连不忍母亲一直受到饥饿之苦,于是在盂兰盆节当天集结一众高僧,共同施法喂食、超度自己的母亲和其他堕入地狱的鬼魂。

在梵语中,“盂兰盆”具有“解救倒悬”之意,即解救受苦的众生。盂兰盆节解救鬼魂、悲悯万物的精神和原属道教节日的中元节在含义上有融合共通之处,故其逐渐也成为中元节的别称。

那些和中元有关的“鬼”习俗——祭祖,普渡及放河灯

中元节的习俗大体上和中元节的内涵紧密相应。

于内,中元节当天会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欢迎祖先们常回家看看。民间俗语有言:“七月半不回家无祖”。中元节若不祭祖就会被人讥笑“无祖”,是对老祖宗的不敬。

于外,地方上的寺院道观会为鬼魂们献上丰盛的祭宴、举办大型的普渡仪式,让受饥饿之苦的鬼魂们能够饱餐一顿,安心接受超度。

中元节另一个广为人知的习俗是放河灯。静谧的水面上点缀着一盏盏散发柔光的河灯,显得神秘而忧伤。

据说这些河灯可以帮助迷途的鬼魂们找到上岸的路,尽快享用人们献给他们的祭品;也有说水灯点亮的是通向往生的道路,希望鬼魂们早日放下心中的执念,前往极乐的彼岸。

而在现代社会,虽然中元节的大部分习俗都已经被人遗忘,但中元节所具有的含义却在不经意间依旧存活于人们的习惯之中。

细心的你是否发现,临近中元节前后,路上悄悄烧纸钱的人又多了起来?不过小阿君还是要说,在路边烧纸并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行为。如果真的想要重温中元节具有的民俗真意,其实大家可以在中元节前晚前往七宝古镇。

作为七宝镇重要的民俗遗产,七宝古镇每年都会举行“兰盆盛会”,借由现代节日的形式期望再次唤起那些逐渐远离我们的民俗记忆。

通过上述的“鬼”故事、“鬼”习俗,不知大家是否发现,古人设立中元节的本心并非是因为对恶鬼的惧怕,而是出于对先祖的感恩,对众生的慈悲。看似迷信“鬼神”的古老节日,其背后叩问的却是为“人”的道理及准则。不忘先祖之恩,不弃善念之存,希望今年的中元节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悟。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惊险时空社区,和阿基米德平台上的朋友们谈谈你所了解的中元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qy/124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