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起源 >> 中元节丨目连救母的故事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民间有在这一天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
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每个人都有父母,基于这种思想和对先人的感情和责任使然,中元节势必也会不断得到延续和传承。
农历七月十五,也称为“盂兰盆节”。
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
依照佛家的说法,阴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关于盂兰盆节,还有一个《目连救母》的感人传说呢!
佛在世时,其弟子当中,有一位名叫目犍连尊者,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中,以神通第一而见称。
一天他想起自己已经往生的母亲,不知现在何处?
于是目犍连尊者就入定中观察,见到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尽饥渴之苦,目不忍睹,尊者悲痛万分,不忍母亲饥渴的痛苦,急忙就用自己之钵,盛满白饭,运用神通送到饿鬼道中给母亲充饥。
其母见了白饭急不及待,非常高兴地伸出双手,接过盛满白饭的钵,捧到面前,当开口吃时,突然由她口中喷出火焰,整钵的白饭,都变成烧焦的炭一样,不能食用!
目犍连尊者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非常悲痛,不忍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而自己又无法救得母亲,使她脱离苦境!于是想起恳求佛陀代为设法,济拔其苦缚。
因此他就立即来到佛前,诉说自己母亲在饿鬼道中所受的苦况,并说出己运用神通之力盛饭给母,而母亲不得受食之情形,还至诚恳切地哀求佛陀慈悲救拔。
当时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你不要以为仗你的神通之力,就能救拔你的母亲!要知道娑婆世界众生,一生都是积恶造业,罪根深重。如你欲想救拔母亲,只仗凭你个人神通之力,非依仗大福德因缘之力量,确实是无法救离她脱出苦报!”
佛教导目犍连:“你应当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法僧,承仗三宝威德福力,拔济母亲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
目犍连尊者听闻佛陀教导之后,依随佛陀所示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预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当时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而讲了一部《盂兰盆经》。
目犍连的母亲果然脱离了饿鬼道。
后来,盂兰盆会就成了一个“孝亲节”,由寺院走向民间,流传至今。
中国崇尚孝道,七月十五的习俗,剔除掉其中的迷信色彩,会发现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百善孝为先”,孝是善心、良心和爱心的体现,无论是对尚健在的长辈,还是已逝的亲人,不忘孝道,这才是“中元节”和“盂兰盆节”的现实意义。
?下面这五篇文章估计您也喜欢?
.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成人后比狼更可怕!(值得所有爸妈深思)
.千万别让孩子晚睡,后果严重啊!
.12岁前限制孩子看电视,好处居然这么多!
.如果你的孩子处在5-12岁,请花几分钟看看这篇文章吧!!
.一张表看明白,一个孩子的毛病背后是他父母的教育缺陷!
.孩子的鞋不能超过3双?心理学家的分析让我恍然大悟!
长按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qy/1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