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起源 >> 冶春风情之扬州中元节风俗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亦称“盂兰盆节”、“鬼节”,俗称“七月半”。由古至今,都是民间祭祀死者、怀念祖先的日子。这一天,老扬州人家家户户都会摆祭供、烧纸钱、放河灯。黄鼎铭的《望江南百调》中有一首云:“扬州好,焰口号盂兰。铙钹当街随意击,袈裟高座喜人看,路鬼暗讥讪。”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清虚大帝”的生日,所以书面语中称这天为“中元节”,所谓“盂兰盆节”,祭鬼敬神的风俗,源自佛经中《盂兰盆经》所载目莲救母的故事。佛经记载:目莲的母亲死后,食物进了她的口中便化为烈火。目莲为救助母亲,向佛祖求救,佛祖传授了一部《盂兰盆经》(“盂兰盆”在梵语中意为“解倒悬之器”)。只要一念此经,就可以招来四方神灵一起救助他的母亲。后来这一佛事活动从寺庙和信佛的人群中扩大到世俗社会,人们组织“盂兰盆会”,请和尚大放焰口。单一的宗教活动演变成民俗活动。过去,扬州人在这一天会跑到寺庙里看盂兰盆会,十分热闹。
至今,扬州人传统的祭祖之日,以清明、冬至和七月半这三天为重,而这三天中,其具体时间各有讲究。俗话说:“早清明,晚大冬(冬至),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这里的“中”是午时(中午11点至1点)。必须要在午时前,把饭菜供了,纸钱烧掉,否则祖先就收不到。给祖先烧锡箔叠的元宝时,都是分开来,每份还署上名字。另外,纸、元宝,必须要男子烧,如果是女子烧,祖先收到的就是破的。这天,家家都要比平时提前烧上几个菜,用来祭祀祖先。不过,供祖宗的饭菜要哈口气,以除鬼疑,再留到晚间吃。
除了祭供,烧纸,中元节还有一个风俗,不少老扬州仍在沿用,那就是放河灯。用来祭祀逝去的亲人。
“七月半”这天,扬州人一般是不会把衣服晾晒在外面,也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骂人,不打人,见谁都是毕恭毕敬的”。
?您的一个动作,也许就能帮他(她)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