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不信科学信鬼神,都年了,为什么还

发布时间:2021-3-16 13:27:03   点击数:

民间传言,黑夜不要照镜子,否则会看到飘荡的鬼魂。

七月十五是鬼节,祭祀完神灵之后,千万不要出门,否则会碰到无头鬼。

得了病甭吃药,搅和点黑狗血兑着锅底灰喝下去,就能治好你的病。

诸如此类的各种禁忌和预言可谓是充斥着整个互联网。

在座的各位,你能想象吗?在科技兴盛的21世纪,竟然还有很多人相信鬼神。

网络时代的封建迷信

网络时代有一个好处,大家可以从网上学习到很多知识,像什么网课、厨艺,或者各种即将失传的小手艺,几乎都可以在网上学到。

同样,网络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各色的人散布着各种谣言、骗局,以及封建迷信和似是而非的伪科学。

作为普通人,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素养,或者亲自去查证,就信以为真,那么,这些人很可能会误入歧途。

有些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去做科普和辟谣,辛辛苦苦做完一期,结果只有几百播放量。

反观那些宣扬各种神棍思想的视频动辄几十万播放,甚至上百万都有可能。

之前,我们也做过尝试,辛辛苦苦做过的科普视频,却只有区区几百播放,甚至更有趣的是,各种谣言能过审,辟谣视频却过不了审核。

老皇历的宜忌

众所周知,老皇历不但是个日历,还标注了哪天适合做什么,哪天不适合做什么,比如适合出行、旅游、搬家什么的。

在早些时候,老人们每天都会翻翻老皇历,看看今天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就拿今天来说,老皇历上说,忌:搬家、开业、开工、出行等。

刚好今天是周六,在座的各位,如果你相信老皇历,那么,今天就不要出门了,免得惹出什么大乱子。

这玩意儿,你们相信吗?

类似的例子还有生辰八字,按照民间说法,两个人如果生辰八字不合,那么这两个人就不能一起。

当然,生辰八字不仅仅是看八个数字那么简单,具体算起来也挺复杂的。

如果你去问算命大师怎么算出来的,他会告诉你天机不可泄露,实际上呢,大部分都是神棍,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算出来的,就是瞎猜而已。

不妨我们再来举个例子,如果说,你喜欢一个小姑娘,身高,长得很漂亮,学习也很好,很有事业心,关键是,她也很喜欢你。

就在你们两个打算结婚的时候,一个算命老先生,突然捋了捋胡子,抓着你的手,严肃的说:“这婚不能结,你们生辰八字不合。”

那么,请问,如果是你,这个时候,你是结婚呢,还是不结呢?

如果有人看,请在弹幕区留下你们的答案。

情人节还是老黄历

咱们再回到老皇历的宜忌,你若是铁定要结婚了,那肯定得挑选个良辰吉日。

有人会按照农历结婚,并请大师定一个好日子,有人不信这一套,直接选择西历的某个日子,比如2月14号,是西方的情人节。5月20号、21号,谐音都是我爱你。

就以今年为例,5月20号这一天,很多情侣去领证。

但是,有趣的事情出现了,按照传统说法,这一天,并不适合领证和结婚,老皇历上就是这么写的。

同样是一天,为什么按照谐音法就适合领证,按照农历就不适合领证了呢?

类似的例子还有2月14号情人节,很多小情侣都会选择在一天结婚,但是,这在农历里还是正月呢,某些地方还有一个传统说法,正月里不能结婚。

如果这玩意真的准确,那么,农历和西历里面的说法,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你不能说,这一天即适合结婚,又不适合结婚。

然而,是这个样子吗?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这一天,不过是为了讨一个好彩头而已。

而且,由于各种原因,现在中国的离婚率普遍很高。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离婚的人,究竟是因为结婚的时候,没有看生辰八字呢?还是因为房价过高、贫富分化加剧、家庭矛盾不可调和呢?又或者是纯粹为了多买两套房呢?各位不妨想想。

再举个例子,乡下有不少老人坚持说羊年不能生孩子。他们的理由是,羊年是灾年,像北宋灭亡就是羊年,所以,这一年出生的人,命不好。

羊年的人,命到底好不好呢?不妨我们来列举几个娱乐明星,鹿晗、柯震东、殷叶子、板野友美、前田敦子、柏木由纪、邓紫棋、郑爽、秦俊杰、蒋劲夫、杨洋、郑妮可、张艺兴,当然,还有超级可爱的周冬雨。

他们都是羊年出生的娱乐明星,难道说,他们的命运都不好吗?可能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信这一套,但是,一些老年人偏偏相信。

如今在21世纪,像各种神棍言论,包括鬼神在内的各种民间传说,当作茶前饭后的谈资还可以,我劝大家还是不要相信的好。

这个时候,有些神棍就不高兴了。动不动就扛着传统文化的大旗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谴责你。

你要是说一句生辰八字的不好,就有人说「中国文化传承几千年,岂是区区几百年的科学能比的,你这是崇洋媚外,快去你的美国吧。」

中国文化传承几千年不假,有精华,自然也有糟粕,比如裹脚、束胸、重男轻女、三从四德、冥婚、太监等等,你能说这些不是糟粕吗?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观点,原来我在博客和小说里,都曾提到过。

这个互联网,它能让理性的人更加理性,让迷信和盲从的人更加迷信和盲从。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大数据时代,你喜欢什么,大数据就给你推送什么,因此,你看到的,永远是那些你想看到的。

最后,奉劝大家,相信科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nr/133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