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佛教的ldquo盂兰盆节rdquo

发布时间:2020-12-1 4:52:20   点击数: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http://pf.39.net/bdfyy/xwdt/

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是我国佛教盛大节日之一,又称为僧自恣日、佛欢喜日,是佛教徒举行供佛敬僧仪式及超度先亡的节日。

佛教的自恣日一年之中,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作“佛欢喜日”。

自恣日,佛欢喜日,于佛制每年一夏九十日间,僧众聚集一处安居,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于最后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又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故亦称佛欢喜日、欢喜日。据《盂兰盆》经载,目犍连尝于此日供养十方众僧,以此广大功德,救拔其母脱离饿鬼道。后世遂有于僧自恣之日,以饭食等供养十方众僧之举,其功德广大,令七世父母等皆得解脱,此即盂兰盆之滥觞。(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七)这一天要举行“盂兰盆会”,这是根据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而举行超荐历代祖先的佛事。

盂兰盆供:

盂兰盆会与中元节

"盂兰"是梵语,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佛法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

西晋时期,《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相符,普受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我国广为流传。自梁武帝在南方创设盂兰盆会后,已成为一种习俗,规模有增无减。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元年间,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奠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场,放焰口,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地官节或斋孤,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民间有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道家道术对阴阳五行的理解最为深刻,运用也极为广泛。道术把古代阴历的一、七、十月的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认为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有这样的见解,其一、按阴历一年十二月划分,七月正在一年之中,称作"中"恰如其分;其二、按日月会辰,七月为"申"月,属于阳气盛极,阴气暗生之月,阴气即杀气、鬼气;其三、按二十八宿运行规律,七月里强调死亡、灾难、拯救、慈悲之义……"中元节",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传统祭祖节日

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月十五,不管是盂兰盆节还是中元节,都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本事经》云:“假使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其寿量,曾无暂舍,供给衣食,病缘医药,种种所须,犹未能报父母深恩。”《大集经》云:“世若无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

京南诗歌朗诵文学社

荣誉社长:郑忠立

社长/总编辑:唵姆微音

艺术导师、高级顾问:郑忠立严冬飞雪

文学顾问:于慈江恒虹文川毛梦溪

编辑:木布木泰图片制作:巴根纳

社群助理:幸福树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京南诗歌朗诵文学社

原创作品投稿欢迎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128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