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今日中元节,这些禁忌千万不要去犯

发布时间:2020-7-11 10:19:54   点击数: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之为“中元节”,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为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四大祭祖节日,又与上巳节(三月三)、清明节、寒衣节(十月一)并称为四大鬼节。中元节由于过去被错误地认为是宣传所谓“封建迷信”,从而渐渐被人们忽视,其实中元节传达的是敬畏精神,宣扬的是一种感恩文化,而敬畏和感恩恰恰是今天的人们所缺失的。一个没有敬畏之心的人,会肆无忌惮,经受不住诱惑的侵袭,把握不住做事做人的度,以至于完全迷失自己。一个能够对别人、对万事万物相敬如宾的人,他肯定是一个和谐的分子,一个人在和谐着别人与外物的同时,最终也和谐了自己,圆满了自己。以“封建迷信”为由,打压抑制传统节日,是非常愚蠢的做法。理解节日背后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走进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更符合中国人的身份。中元节可以让我们停下脚步,感怀前人,敬畏天地,思索人生!1、人鬼同行,敬畏生命传说中,每年七月初一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禁锢在地狱受苦受难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一直到七月廿九才关上鬼门。所以,整个七月是需要多加注意各种忌讳的月份,诸事不宜,更要谨防外出。为了让阴阳两界的人鬼都平安,自古便有在七月设醮普渡的习俗。民间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后一天都要进行拜祭。因为这一天尤为特殊,也产生了很多禁忌:不穿带自己名的衣服、不拍别人肩膀、不吹口哨、小孩老人体弱者夜晚不外出……有禁忌才会有敬畏,正如祭祀也有许多规矩要遵守,《朱子家训》里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在古人的观念中,并没有今天人们头脑中的那种绝对的“死亡”概念,人死了并不是就彻底没了,而是变成另一种形态,那种形态还可以和活着的人进行交流来往。

是古人愚昧吗?在仍然有很多生命之谜的今天,那应该是古人对生命的一种敬畏,不轻易断言生命就是一堆物质,不轻易否认灵魂的存在,那恰恰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因为生命太神奇。

人们为鬼魂举行“普渡礼”,可以使他们早日脱离地狱之苦,也希望他们不再骚扰世间活人。所以每年七月,人们除了为鬼魂举行“普渡礼”外,还会在路旁多烧些冥纸,以广结冥福。2、鬼月四天,祭拜普渡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初一,是私宅开地门的日子,需要祭拜。七月初一,鬼门初开,诸鬼来到凡间。祭拜有大祭和小祭,大祭就是做一桌丰盛的菜,小祭就是简单买点水果饼干。不管怎么样,都是表达一份敬意。鬼月的第二天,即七月初二,是公共场所开地门的日子。在古代,商号、衙门等单位祭拜都是比私宅晚一天。祭拜的目的,就是希望这个月能够平安度过,单位管理的地方不要出什么灵异事件。鬼月的第十五天,即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即鬼节,按民俗应当祭祖。七月十五这一天,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这一天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七月十五,鬼门大开,这时阴气最重,当晚最好不要上街。一入黑夜,百鬼夜行,最易出事!鬼月的最后一日,即八月初一前一日,叫做关地门。七月最后一天,是众鬼放完假期,重新回到地狱的日子。我们要善始善终,在这一天进行祭祀,为的就是剩下的日子保平安。后世没有了公祭,家家户户都在做私祭的同时,也在分担公祭的义务。这一次祭祀就完全是出于善意。《金门志》记载:“七月朔(初一日)起,各社延僧道设醮,作盂兰会,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里社公祭,各家另有私祭。”沦为鬼道者,乃因为前世犯了恶念,今世在鬼道中受难受罚,刀山火海,以赎罪愆。更有沦为饿鬼者,喉咙狭如针,一世内不能饮食。又有孤魂野鬼,中元节无人祭祀,寂寞凄凉。得为人道的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还需要奉献爱心。如果人人都能修持一颗慈悲心,则善道不灭,亦可感化其属,劝其向善,早日超脱苦海。3、鬼月禁忌多,千万要注意!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在家忌招邪1、不宜在床边挂风铃2、晚上晒衣服3、熬夜4、榕树放在家门口5、靠墙6、晚上睡觉鞋头不宜对床7、不宜玩碟仙、笔仙灵异游戏8、夜游(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10、喊名字9、忌乱踩冥纸,非特定场合烧冥纸11、轻易的回头12、不能随地勾肩搭背13、一个人开夜车14、晚上拍照15、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16、游泳17、偷吃祭品18、捡路边的钱19、筷子插在饭中央如果时常感觉心神不宁静,或者时运不济之时,此月一定要多加注意。好文推荐01

真正的人生,从五十岁开始(深度好文)

02

中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姓氏,第三姓没一个皇帝,第四姓出了92位皇帝!

03

招募

做传统文化推广大使,让周围人受益

点击阅读原文,

做传统文化推广大使~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学国学网整编联系客服:小夫子()投稿邮箱:xgxw

.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116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