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基本简介 >> 了解才能传承中国节日综合知识汇总来袭
知识大百科我们已经陆陆续续推出几期啦!每一期我们都会附上pdf,供爸爸妈妈下载打印,让孩子们更直观方便地学习。
no.10儿童性教育综合知识汇总,爸爸妈妈快来拿~
no.9古时对颜色的雅称,美在意境风骨中...
no.8这些关于身体的“秘密”,你读懂了吗?
no.7厨余果核不要扔,隔天给你一盆“小森林”~
no.6又毒又精的夏秋小虫子,惹不起躲得起!
no.5动物界的必备课程,从小就要学起...
no.4原来这么复杂?来看看奥特曼的前世今生
no.3青蛙和蟾蜍分不清?八大细节教你来找茬!
no.2可爱菇菇向你奔来!那些你不知道的蘑菇“小知识”
no.1世上最毒的水母,海洋中的温柔杀手:方水母
中国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有法定假期的端午、清明、中秋,你还知道哪些中国节日呢?你能一一述说他们的来历和习俗吗?很多成人都做不到,遑论小孩。
今日我们整理了一整年的节日,内容精简,让小朋友们可以对中国节日有一个大概了解,也希望他们可以将传统节日延续下去~(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得pdf版资料,提取码:runw)
一月
▼元旦
1月1日
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
中国古代的元旦传说是从颛顼开始,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当时的元旦并不是公历1月1日,而是农历正月初一。现在的元旦是推翻满清后确立的,也就是世界上通行的元旦日期,公历年1月1日。
习俗
1.较普遍的是团体组织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
2.节目氛围更浓厚一点的是燃放炮竹,杀鸡宰鹅,拜祭过各方神灵后一家人团聚一餐。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
俗称“腊八”,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习俗
1.祭祀神佛祖先。
2.喝腊八粥,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3.泡制腊八蒜。
4.吃冰。腊八前一天,人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5.吃腊八豆腐、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
6.腊八醋,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蘸腊八醋吃。
7.腊八面,传统面食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
▼除夕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
年尾最后一天叫除夕,原意为“岁除”,指岁末除旧布新。除夕主要有贴年红、年夜饭、压岁钱、辞岁、守岁等习俗。除夕,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习俗
1.吃年夜饭
2.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
3.燃爆竹
4.祭祖
5.挂灯笼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习俗
1,祭灶神
2.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3.贴春联;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4.除夕守岁踩岁。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
5.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
6.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
7.拜年
8.逛庙会、观社火
9.绑中国结
二月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习俗
1.吃元宵。元宵即"汤圆",有团圆美满之意。
2.闹花灯、猜灯谜。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3.舞狮子,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4.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
5.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6.祭门、祭户。
7.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8.迎紫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9.走百病,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三月
▼妇女节
3月8日
妇女节,即国际劳动妇女节,在每年3月8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代表着对女性的尊重、包容与爱护。
习俗
问候身边妇女,备一份礼物。
▼植树节
3月12日
植树节是按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习俗
1.学校、政府等都会动员群众参加植树活动,并举行植树节相关活动为大家科普树林的重要性。
2.国家以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四月
▼清明节
冬至后第天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清明节源于上古春祭活动。
习俗
1.踏青,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
2.扫墓,祭奠先人。
3.插柳。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4.牵钩,现代的拔河运动。
5.放风筝
五月
▼劳动节
5月1日
每年的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世界上80多个国家都过五一劳动节,各国劳动节假期活动都不同。劳动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工人运动及抗议活动,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
▼青年节
5月4日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母亲节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
习俗
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等礼物。
六月
▼儿童节
6月1日
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儿童节的诞生和战争有关,旨在保障孩子的安全,也为在战争中无辜死去的孩子默哀纪念。
▼父亲节
六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的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这一天过父亲节。
习俗
大多数儿女会选择做拿手菜、带爸爸去旅游、送礼物、送祝福与等来感恩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付出。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源自天象崇拜,由古越人于午月午日(干支历)举行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习俗
1.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
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
2.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3.打午时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4.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七月
▼建党节
7月1日
建党节,即中国共产党建党日。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年5月提出来的。
习俗
每年的7月1日,全党都要热烈庆祝党的诞生纪念日。
八月
▼建军节
8月1日
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每年的八月一日举行,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节日。
习俗
1.拥军活动,组织盛大的纪念活动,宣传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2.墓祭奠英雄人物。
3.走访慰问军队退休老同志老干部,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4.为贫困家庭献爱心。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
习俗
1.祭星乞巧、月下穿针。
2.现在多是情侣约会、互赠礼物。
九月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它整个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习俗
1.做普度
2.祭祀先祖,家家备办丰盛的菜肴酒饭,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摆满24味全席,摆上七双筷子、一壶酒七个爵杯。
3.放河灯,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4.祈丰收,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
6.入庙祈福。
7.放天灯。
▼教师节
9月10日
每年9月10日是教师节。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自年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共有过4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
习俗
向老师献上鲜花贺卡,加上诚挚的祝福语。
十月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习俗
1.赏月。
2.吃月饼。
▼国庆节
10月1日
在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习俗
1.张灯结彩。
2.高速公路免费。
3.国庆阅兵,通过国庆阅兵既可庆祝国庆、扬我国威,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力量。
4.天安门升旗仪式,以表达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5.国庆联欢会,庆祝国庆,弘扬企业文化。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形成于上古九月农作物秋收祭天帝、祭祖的活动。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插茱萸、赏菊花。
习俗
1.登高,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3.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
4.插茱萸和簪菊花。在重阳节插茱萸可避难消灾;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5.放纸鹞,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
6.晒秋,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7.祭祖。
传统文化故事是由中华民族世代情感、愿望、信仰、伦理、礼仪等长期积淀凝聚而成的智慧结晶。是构成中华文化的基本框架,也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希望小朋友们能了解并继续传承这些节日~
-end-注:我们有绿色交流群,入群方式:
斑马麻麻机器人小助手一共有三位,分别是:“斑马麻麻机器人小助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