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基本简介 >> 民俗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传统文化知
元宵节传统文化知多少?
俗话说:不过十五都是年。春节过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元宵节。作为新年后第一个月圆之夜,不仅是大地回春的日子,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享受幸福生活。但您知道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吗?
历史由来
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另有一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张灯结彩,热热闹闹。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百姓人山人海,豪门贵族,车马喧阗,市民们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氛围中度过。元宵佳节闹元宵,除了吃汤圆,放花灯,还有许多民间传统习俗。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食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观花灯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君。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图文|网络本期编辑|中心企划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