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风俗习惯 >> 中元节(鬼节)仅仅是为了祭祖吗?!
中元节(鬼节)仅仅是为了祭祖吗?!
中元节别称:鬼节、7月半、盂兰盆节
时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份在七月十四日
风俗: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7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全部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听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中国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侧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源于目莲救母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观察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
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因而就应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惋惜饭菜1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类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知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很多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1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气力,因而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步构成一种民间风俗,每一年到了农历7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长此以往,就构成了鬼节的风俗。
孝道传承
我们知道,鬼节的核心意义在于祭祖和超度亡灵,这是对我国远古时期留下来的先人崇拜风俗的传承。其中包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人生百善孝为先”,孝是善心、良知和爱心的体现,无论是对尚健在的尊长,还是已逝的亲人,不忘孝道,这才是“鬼节”的现实意义。
善行乐施
鬼节活动既有缅怀先人、追思功果的作用,同时,也有关怀贫困人群的现实意义,它已超出了宗教信仰的范畴,很多地方,在这一天展开
儿童白癜风的症状北京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