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风俗习惯 >> 历史老师评水浒系列之节日有毒
水浒中的几个节日
我们知道,一年中有许多节日。像什么春节啊,元宵节啊,清明节啊,端午节啊,中秋节啊,重阳节啊,中元节啊,等等。这些节日,大多数在宋朝都已经出现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水浒中,出现了许多节日。并且,每到重大节日,必有重大事件伴随——或者有大事发生,或者既有事件出现转折,或者引起另一事件。
就让我们翻开水浒,从中找出这些节日发生的大事儿吧。
第一个节日。年中秋节。
这个中秋节,史进被人告发。
史进作为一个有家产的年轻人,从小不好好学习,不求上进。整日里舞枪弄棒,好好的良民不做,为所谓的江湖义气所惑,把几辈人积攒的财富挥霍殆尽。败家子的名声,史进是甩不掉的。
初出道的史进,对江湖险恶毫无防备。“神机军师”朱武一番苦肉计下来,史进已经被忽悠的摸不着北了。不仅没有抓获贼人解官,还和贼人结成兄弟。史太公一生良民,都被史进这厮给败坏没了。我估计,太公要是天上有知,非要掀开棺材板把史进扭送官府去的。
涉嫌通匪的史进,无奈烧了庄园,随朱武等人上山。可是,做贼哪有那么容易!现在也有许多体制内的人,对每周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今天发牢骚,明天要辞职的。其实,你让这些人出去走走,不碰个头破血流才怪呢。果然,在少华山上呆了几个月,史进还是决定离开贼窝。
从上面一段话可以看出,史进对救出朱武等人,而把自己搞得无家可归,心里还是有点后悔的。估计他最后悔的是,真不该和朱武这些人交往,结拜。这就是年轻人,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等想改过自新时,已经晚了。
实际情况是,朱武等三人也没有把史进当做兄弟看。人家只是为了救出兄弟才和史进结拜成“兄弟”的。从两件事可以看出,朱武根本就没有拿史进当兄弟。一是史进为救画家王义和其女儿,而被贺太守抓住,朱武等人并没有打算去救出史进;二是,史进和陈达杨春六人在征讨方腊时,被庞万春射死后,朱武只是前去凭吊陈达杨春,丝毫没有想到还有个兄弟史进存在。
鉴于此,我认为,史进一个大好青年,本来有机会走上正途的,结果因为涉世未深,对江湖险恶缺乏认识,被朱武等人诱惑,最后走上了不归路。在此,我要告诫年轻人:不要轻信陌生人,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第二个节日。年中秋。刘唐给宋江送礼。
本来,宋江给晁盖报信,如果没有人提起,这件事就算过去了。晁盖已经上山做贼去了,没有人再去追究是谁放跑了晁盖。可是,吴用,这个教书先生,还在惦记着宋江。于是,就在中秋节前后,派遣刘唐去给宋江送礼。这样,就引出了宋江的故事。
宋江作为水浒的猪脚,他的出现,必将引起滔天巨浪。杀死阎婆惜,避走江湖,宋江开始了他的绚丽多彩而又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难不成,宋江真是天选之人,真要创出一番大事业?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个节日。年中秋节。武松遭陷害被捕。
武松自从结识了宋江,可以说是性情大变。不再是一个2B青年了。对人也变得彬彬有礼了。得阳谷县知县抬举,做了县里都头一职。如果发展顺利,未必不会有更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可是,武松的热血性格没有改变,有恩必报,有仇必报的性格没有改变。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和潘金莲。武松的仕途到此结束了。
武松重罪轻判,被发配到孟州监狱。武松估计没有想到,他的人生会发生什么大的改变:无非就是坐几年牢,刑满释放后做个良民而已。
底层出身的武松,心底一直有做人上人的欲望。最希望别人把自己看成大英雄,最希望打遍天下无敌手。武松口中最少不了的两个词就是“打虎”和“都头”。结果,施恩几句奉承话就迷晕了武松。武松醉打蒋门神,是水浒中脍炙人口的精彩篇章。武松替施恩夺回了快活林,施恩“快活”了,武松的“快活”却结束了。
快活林是棵摇钱树。施恩,一个小小管营之子,胃口太大了,就不怕噎死?还在数钱的施恩,不知已经惹下了大祸。
一个人的功夫再厉害,也抵不住众人的围攻。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是也”。结果,张都监一个小小的计谋,就让打虎英雄落入了圈套。
(武松与玉兰)
第四个节日。年元宵节。宋江看花灯被捉。
这个元宵节实在不简单。宋江从此由一个逃犯,开始了向黑道迈进的“伟大”历程。此前的宋江,不管他如何向晁盖通风报信,如何挥刀杀死阎婆惜,从他躲入地窖,从他畏罪潜逃来看,说明他毕竟还是怕通匪的事情败露,说明他对法律还有一点敬畏。
而这个元宵节后,宋江完全变了,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原来那个所谓仗义疏财的“及时雨”都是伪装的,现在的宋江,才是他的本来面目。
此后,宋江滥杀无辜,祸乱江州,大杀四方,一步步走向罪恶深渊。
第五个节日。年中元节后。宋江戴宗面临处斩。
宋江制造青州惨案后,并没有上梁山入伙,而是以遵守国家法律的名义,投案自首,被发配到江州服刑。
在江州牢城,宋江不安心服役,心怀异念,题写反诗,被人举报。结果,被判在这年的中元节后处斩。宋江命悬一线。
书上说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宋江是个小吏,他的圆滑世故,八面玲珑,确实使得宋江应付官场上事务时得心应手。可是,宋江还是生活在诗人辈出的大宋,他对写诗填词也是不甘人后。一天不写诗、不填词,宋江都要手心发痒,生怕埋没了自己这个大诗人。
在江州,宋江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诗人气质。宋江终于把久埋于心底的想法暴露在世人面前。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宋江的一诗一词。
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
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
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雠,
血染浔阳江口。
七绝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的这一诗一词,说到底,都是宋江发泄内心的不爽并借以咏志之作。
《西江月》词第一句:“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说的是自己从小就攻读经史,长大后又精通权谋之术,你们当官的会的我宋江也都会,我宋江的本事一点也不比那些当官的差。
点评:宋江的说辞可以说非常诛心。我们知道,宋朝是个文人社会。重文轻武是整个宋朝的风尚。你宋江既然说“自幼曾攻经史”,那你读的经史为何没有帮助你考上功名?你为什么去当一个小吏?你难道不知道做了小吏就难以进入官场了吗?你自己选择的路,即使你不情愿,也要把他走完不是?做了那么多年的“污吏”,你多吃多占了好多便宜,你自己心里没有数吗?你真以为你那“及时雨”的好名声是你拿自家钱财买来的呀?我们来听听阎婆惜的说法——
所以说,宋江的本事是有的,但是,宋江在这里发牢骚绝对是诛心之语!是典型的又当又立!
第二句:“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但是时运不济,混了半天不过一个小吏,好比虎落平阳,忍气吞声。
点评:宋江自诩为猛虎。不过也算没错。当初,宋江被知寨刘高捕获后,刘高曾强加给宋江一个绰号“郓城虎张三”。看来,宋江对这个绰号还是满认可的,这都过去了几个月了,自己还念念不忘呢!
我们知道,老虎多是独处。你在哪里看到过一群老虎在一起厮混的?所以,宋江这个比喻很不恰当。老虎,除了弱肉强食,就是独处,就是忍受寂寞。
宋江在青州杀死无辜百姓,逼得朝廷命官无家可归。他的虎狼本性一再显现,他还在说自己“潜伏爪牙忍受”。宋江,是真正的杀人狂魔!青州城外几百户冤死的百姓有话要说!
第三句:“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宋江自认为具有经世之才,应该为官做宰的。如今竟然成了囚犯被发配到江州。大宋朝,你实在是对我宋江不公哟。
点评:宋江之所以刺配江州,是因为他杀死了阎婆惜。宋江一直心存侥幸。他认为自己私通晁盖,在青州犯下的滔天罪行都没有人知道,他一直在叫屈。他哪有什么冤屈?如果把宋江所犯罪行全部公开,凌迟处死都不为过!
第四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两句的意思是,一旦我宋江掌握了足够多的人力资源,我要(像在青州那样)再次大开杀戒,定要叫这浔阳江边也来一次血雨腥风,叫你们见识见识俺宋江的手段。
点评:宋江脸上戴着多重面具。当他需要表现其“及时雨”的伪善一面时,就戴上其乖巧的面纱;而当他要断人后路时,就露出其嗜血的凶恶面孔。从他后来生吃黄文炳的毒辣劲,我们可以看到,宋江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
从这首《西江月》来看,宋江是一个矛盾体:在官场,想着江湖;在江湖,又想着招安。他始终在当官还是做贼之间作选择题。
下一首七绝诗则更显露宋江在酒醉之后,内心思想的暴露:“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说的是我人虽然在吴地(江州),但心却在山东(郓城),飘零江湖真是蹉跎岁月,看来这辈子就要这样毁掉了。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要是我宋江哪天真的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凭我宋江纵横捭阖的能力,一定会开创一番事业的。哼哼,那时候,黄巢,你在我眼里又算得了什么?
黄巢乃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标准的反贼。宋江要超越黄巢,他有那样的能力吗?从后来宋江挖空心思要求得招安看,宋江根本就没有资格和黄巢相提并论!只能说,宋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黄巢诗)
第六个节日。年中元节。李逵杀死小衙内。
又是中元节!上一个中元节,宋江没有死。是晁盖等梁山好汉以及李逵等人救了他。宋江杀死了举报他的黄文炳,并灭了黄家满门,充分显示了宋江的凶恶残暴。
此时,宋江又惦记起了他的救命恩人朱仝。朱仝为人仗义,不仅救了两任寨主,还救了自己的“好兄弟”雷横。在宋江的指使下,雷横带着吴用、李逵来邀请朱仝上山入伙。朱仝现在虽然是个囚徒,但是他不愿入伙为寇,结果,杀人恶魔李逵用斧头劈死了朱仝看顾的小衙内——沧州知府不满四岁的儿子!朱仝就此被逼上梁山。
(杀人恶魔李逵)
第七个节日。年中秋节。卢俊义回到大名府,被捕入狱。
眼高于顶的卢俊义,对吴用的毒计毫无怀疑。卢俊义在梁山逗留两三个月,回到北京大名府。他以为北京还是那个北京,北京的天还是那么蓝,北京的人民还是那么友善。结果,迎接他的是——
第八个节日。年元宵节。攻破大名府。
梁山势力越来越大。一个大名府是抵抗不了梁山的全面进攻的。梁山二把手吴用,终于可以在没有宋江的情况下爽一把,体会一下杀人的乐趣。
论杀人的狠劲,吴用一点不比宋江差。
第九个节日。年重阳节。这个重阳节,宋江特别兴奋。看着底下齐刷刷的站着一百多人,宋江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在菊花会上,首次当着人的面,提出招安主张。结果遭到武松等人激烈反对。
宋江自己搞出的一出排座次,用来忽悠没有脑子的草莽,自以为得计。一时得意忘形,就想着要在菊花会上检验一下,看大众是否对自己的招安主张会无条件服从。
【再说宋江自盟誓之后,一向不曾下山,不觉炎威已过,又早秋凉,重阳节近。宋江便叫宋清安排大筵席,会众兄弟同赏菊花,唤做“菊花之会”。但有下山的兄弟们,不论远近,都要招回寨来赴筵。至日,肉山酒海,先行给散马步水三军一应小头目人等,各令自去打团儿吃酒。且说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次坐,分头把盏。堂前两边筛锣击鼓,大吹大擂,语笑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马麟品箫,乐和唱曲,燕青弹筝,各取其乐。不觉日暮,宋江大醉,叫取纸笔来,一时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词。写毕,令乐和单唱这首词,道是: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恅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
结果很尴尬。跳出来反对宋江招安大业的是自己的两个小弟:一个是自己多次耳提面命、多次谆谆教导的结拜兄弟武松;另一个是自己的死忠小弟李逵!
武松的性格,宋江是知道的,那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眼里认得是哥哥,拳头不认得是哥哥的血性汉子。怎么办?只好拿李逵开刀了。拿李逵开刀,是因为李逵对宋江是绝对服从的,叫他生,他就生;叫他死,他就死。
这一闹,招安主张只好暂时停歇片刻。
第十个节日。年元宵节。宋江见李师师。差点和赵佶碰面。李逵大闹东京。
在梁山,宋江的地位稳固了。宋江又想起了在体制内时的闲适生活。朝九晚五,喝茶看报,春时踏青,中秋赏月,元宵看灯;吟诗作画,对酒当歌,指点江山……明月何时照我还?
到京城去,去体会一番赵官家的奢靡生活。
这一次东京之行,宋江收获颇多。见到的早就想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美女师师姑娘;还在师师姑娘床下听到了赵官家的玉音。总算不虚此行。
可惜,实在可惜!都是那个黑旋风,坏了俺的好事!黑厮!黑禽兽!恨死你了!
(李元夜闹东京)
第十一个节日。年中秋节。鲁智深圆寂。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恶也。早已看破生死的鲁智深,在这年的中秋节圆寂了。
【鲁智深见说,吃了一惊,问道:“师父,怎地唤做潮信响?”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寺内众僧,都只道他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汤,来与鲁智深洗浴。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迭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颂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径山大惠禅师手执火把,直来龛子前,指着鲁智深,道几句法语,是: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再看一首写鲁智深的诗。
自从落发寓禅林,万里曾将壮士寻。臂负千斤扛鼎力,天生一片杀人心。欺佛祖,喝观音,戒刀禅杖冷森森。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所有人的必经之路。能够像鲁智深这样,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率性而为,夫复何求?夫复何求?
看到鲁智深这样的结局,我也忍不住诗兴大发,胡乱凑几句吧。
鲁智深
天降佛陀鲁智深,
替天行道闹凡尘。
杀人放火非易事,
一待坐化成佛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