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风俗习惯 >> 英德故事富哥话英德英德七月七l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七夕也是神话故事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中国基本上每一个人都是知道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英德民间,有取七夕水贮藏的习俗,七月初七早晨头遍鸡啼后,各家即到泉井边或山坑边吸水储藏,称之为“七夕水”,又称“七月七神仙水”。这水很神奇,在七夕时会特别清澈,这时候取的水放很久都不会腐臭,泡出来的茶也比较清甜。
七夕储水的习俗由来已久。雍正《广东通志》载:家汲井华水贮之,以备酒浆,曰圣水。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云:广州人每以七月夕鸡鸣初,汲江水或井水贮之。是夕水重于他夕数斤,经年味不变,益甘,以疗热病,谓之“圣水”,亦称“天孙水”。若鸡二唱,则水不然矣。英德志书亦有载:七夕,男女晨起担水贮之,谓‘七夕水’,饮之可以治疾明目。
英德民间“七夕水”传说与各地大同小异,传说七夕,天庭上的七位仙姑下凡到人间的溪流、泉井中洗澡,这时凡间的溪水和泉井水因沾了仙气,凡人喝了可辟邪治病延寿。人们此时纷纷到各处的山坑、溪流和泉井边将水挑回家,用瓮贮存起来,这挑回来的水叫“七夕水”,又称七月七水、神仙水、圣水、七姐水等。传说,七夕水能医治病痛、驱邪扶正、延年益寿。在太阳升起前取的水,还能久存不变质。
有不少人经过实践,都认为七夕水效果神奇:用于腌制酸菜,口感爽脆,酸中带甜;用于制醋,色澄清味酸爽,称为“七醋”;用于酿酒,酒香醇厚而不烈,长期饮用强身健体,称“七酒”;用来煮药,可以增加药效,药到病除;直接饮用七夕水或用七夕水沐浴则有延年益寿、增加运势的功效。
七夕水能清凉解毒且经年不腐是否有科学依据,人们不得而知。但在七夕节这个日子里装的水确实可以长时间不变质,且水的味道比别的时候好一些。
七月七水传说和用途在南方很多地方,尤其是客家地区,都有“七夕节”装“七月七水”的习俗。都说七月七水功效神奇,七月七装起来的水经过多年也不会变质、不会生虫、也不会变味,还可以用来治疗中暑、感冒、痱子等多种疾病。七月七水配合蜂蜜还有清热解毒之效。
为什么这一天的水这么神奇?
网上查找,众说纷纭,有一风水爱好者认为,七月七水原来是有灵气的(即仙气),与人们佩带的玉石也是有灵气那样,凡是合风水的地方产出的玉石石头类都有龙气、灵气(仙气),不合风水的都没有灵气,用寻龙尺亦可以看到七月七水不会腐臭。
又有研究者认为:七月七的水比普通水更易保存,因为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太阳的紫外线特别强烈,所以经过那一天太阳照射的水基本上杀死了细菌,装在相对密封的容器中当然不易臭。而这一天刚好是中国的七夕情人节。所以有许多关于七月水的传说。
我以前不相信,后来我用一个瓶子在七月初七子时在家乡泉井边装满了水,盖上盖子放在家中存放,至今已有三年了,现拿出来打开盖子闻、嗅、品尝,完全没有变质变味。
为什么这样神奇呢?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除了用民间说是仙女的澡水来解释外,还应该有科学解释才能服人。
直至今年初,我请教了十多年交情的冼建春教授,才释心中疑惑。
冼建春教授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传承人。主要工作方向是研究岭南中医药文化。
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工作。今年7月2日,冼建春教医院进行“岭南中医药文化”讲座,我陪同他考察,在车上与他有一段有趣的对话,给我们披开了七夕水神秘的面纱。对话内容如下:
富哥:为什么都说七月七的水不臭,又说是神仙水,原理是什么?冼建春:因为是阴阳平衡。富哥:你说阴阳平衡我就明白了,特别你说的到了十一点到十二点这个时间段。冼建春:对,这个时间段称作为子午交界。富哥:你说的这个子午交界对这个水起了什么的作用?冼建春:子午交界就是阴阳转换的时候,因为七月属于阳气慢慢衰减,阴气逐渐到来的时间段,但总的来说七月还有一点阳气的。富哥:所以下半年冷就阴气重。冼建春:对的,七月属于阳月,七月六子午交时的时候就是阴与阳转换的时候。富哥:那时候整个天地山川河流的水都不同,都是阴阳刚刚平衡的时候,所以就是说这时的七月七月水作为中医效果就是最好的,是吗?冼建春:对的,所以说七月七的水不容易变质。富哥:听说很多人都会拿七月七水来酿酒。冼建春:是的,因为这时候的水是最平衡的时候,不会出现偏差,可以拿来泡冬瓜,冬瓜的凉性的,老人家年纪来了,眼睛内管堵塞,看不到东西,并且发红、发蒙,这是炎症,怎么消炎,吃药都作用不大,就是吃这个七月七水泡冬瓜,凉性,清热,阴阳平衡。富哥:那么,浸泡这冬瓜是需要山泉水、山坑水吗?冼建春:干净的泉井水、山泉水、山坑都可以。富哥:就是说宣传好英德的山坑水、泉井水,让外地来英德旅游的人都会借此找英德山坑水盛两桶回去,再加以结合英德黑皮冬瓜做好宣传;那么,泡这“七夕水黑皮冬瓜”的具体方法能介绍一下吗?冼建春:需要回去查看才知道。过了一段时间,冼建春教授便发来了两段文字,让我读后受益匪浅!内容如下:
七夕水功效神奇的原理
一年之中,因为三元中共有三个日子分别是:上元节为道历正月十五,属天官赐福;中元节为七月十五,属地官赦罪;下元节为十月十五,属水官解厄。以上三元的三个日子,从历法上,有效地将整个中华历法的阴阳节点全部划分出来。比如,上元节就是正阳初生;中元节正阴初生,下元节尽至全阴。如此循环,年复一年。因此,中元节当月所在的月份其实是阳向阴走的时候。但是,因太极阴阳变化的特点,是以大阳生小阴的方式进行的。正如太极图的阳中有阴部分的表现。
大阳下的小阴有两个节点。一是小阴刚生的时间契机,二是小阴已生完的契机。前者为一阴初生,后者为小阴已生开始全年转阴。
这两个契机,分别都会有阴阳交感的变化,于是在独特的天时下,天地万物具有特殊的灵性。
其中一个为七夕初六至七月初七的亥时至子时开始,直至当天太阳在地上有阳光初照前。此时,为全年大阳刚好恰逢全部走完,一阴初生趋势的能量成为表,大阳成为里,常说的表里合一。
七夕这个时间段的水则表现为能量足,可以培养生命本身的各种机能调节,但由于上是微微趋阴,所以具体清凉却能修复自身的特点。正如,一位充满能力智慧的中年得道之人,看起来是如此谦虚与柔和。所以,七夕水是如此具有天道的乾性,但是又具有坤性能润化天地万物。从比例上,乾为主,坤化其锐性。所以,这个时间的水,只要保持其精气神不受物件、气体的影响,是可以长年不坏的。当然,如果混合了物品,如东瓜、苦瓜则需要经过处理好,才能够与七夕水共同保存更长的时间了。
这一天的道德腊日,在东汉之后起,就逐渐变成固定的习俗,老百姓在这天都会进行用斋,道教由于正一天师法脉的影响,各祭祀神职人员也会带领举行宗教活动,同时也会有厨会。所以,中元的当月,即“鬼月”所在的七夕,其实是由于天道在时间变化的结果,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表现,也展现了中国辩证科学的独特性。
因此,七夕水的凉性是藏着一年中最正的正阳之气在里面的,所以,单独使用经常有奇效,而且不伤人体。
七夕水黑皮冬瓜
冬瓜味甘、性寒,有消热、利水、消肿的功效。冬瓜含钠量较低,对动脉硬化症、肝硬化腹水、冠心病、高血压、肾炎、水肿膨胀等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随息居饮食谱》:“若孕妇常食,泽胎儿毒,令儿无病。”冬瓜还有解鱼毒等功能。冬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有效地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加之冬瓜本身不含脂肪,热量不高,对于防止人体发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形体健美。冬瓜的种子和皮也可入药,冬瓜肉及瓤有利尿、清热、化痰、解渴等功效。亦可治疗水肿、痰喘、暑热、痔疮等症。冬瓜如带皮煮汤喝,可达到消肿利尿,清热解暑作用。
冬瓜子(又名白瓜子、冬瓜仁、瓜子、瓜瓣、瓜犀)是冬瓜的种子,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冬瓜藤水煎液对于脱肛症有独到之效。冬瓜藤鲜汁用于洗面、洗澡,可增白皮肤,使皮肤有光泽,是廉价的天然美容剂。
七夕水经久不腐,能去疮毒。取新鲜黑皮冬瓜洗净切成小块,装入瓦埕中填满压实,加盖后用黄坭密封埕口,放在阴凉处,三年后才开埕饮用。七夕冬瓜水可清热解暑,去热清毒,是中国民间传统自制的良药,具有浓厚的中国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七月七水浸冬瓜还有一个特别好的是对老人家的红眼病、白内障、掖眼是最好的。
英德山川河流,纵横交错,地下水、山坑水、溪水均为长流水,水质好,尤其是英德乡村,从前,村村有水井,各区域的岩洞、山脚、岭地都会冒出山泉水,称为“泉井水”。中医认为,井内之水,多喝能消热解毒,利于小便赤热、艰涩不畅、烧酒醉死等。《本草纲目》说,“井水新汲,疗病利人,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其功极广,又与诸不同,主治酒后热痢,洗目中肤翳”。
因此,英德山坑水、泉井水、井水均是民间传说“七夕水”的最佳选用水。
部分英德优质山坑水、泉井水介绍:
1、水头山坑水:位于英红镇水头村委,水源自国家级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分别有:塘窝坑水、大水坑水、船坑水、羊额坑水、东坑水、西坑水、白水寨水、下浪角水、人字石坑水、丹竹坑水、人公石出水岩水、大水坑水、大坑水。
2、云水谣云泉:位于英红镇水头村委禾寨云水谣,有一眼特大天然泉井水,现有“云泉”牌山泉水。
3、石门台山坑水:位于横石塘镇石门台村委,水源自国家级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现有“石门泉”牌山泉水。
4、铁溪山坑水:位于黎溪镇铁溪村委,一条水源自七星墩,流出亚婆田、娘娘潭、妃子潭、白水寨汕瀑布潭出大围村,入铁溪,还有一处由亚婆田分流至虎头山,流至山下入铁溪,现亚婆田.白水寨景区取此处七夕水为“神仙水”,进行桶装销售;另一条由福龙塆各山溪水流向铁溪。
5、迎龙泉:位于连江口镇下步村,乐广高速出口至连江口大桥的路边,泉眼背靠子贡岭、浈山,史料记载近五百年,近两年水量充沛。
6、东山庙山泉水:位于大站菜洲村委,泉眼在庙后山,庙堂有一描述该泉水的对联:
白马威灵东山得道留足迹
三郎显圣古庙回龙涌清泉7、南庙泉水:位于望埠镇鹤坪,庙对为原始森林大山,水质清净。
8、文婆山倒流水:位于黄花镇文婆山脚倒流水村,山貌独特,坑水清丽。
9、灯盏窝帝皇墩龙潭坑水:位于石牯塘联山瑶山村,以龙潭坑水质为佳,水源自国家级石门台森林保护区。
10、蓝房村山泉水:位于黄花镇平星村委蓝房村小组后龙山,水从岩洞深处流水,除全村人饮用水外,还作为灌溉、养殖用水、量很大。
11、泉水村泉水:位于九龙镇泉水村,泉眼位于村背后,村后是大山,为全村人饮用水。
12、人公石泉水:位于英红镇云岭水头峝五郎嶂山下人公石山下路边,水从石洞流出,很清,沏茶好味道。
13、鲜水白石泉:位于西牛镇鲜水村委白石村小组后龙山山脚,水从洞中流出,泉眼周边树木原始,英石嶙峋。
14、阿婆嶂山坑水:位于英城西面阿婆嶂山脉,有现“奇山泉”牌山泉水。
15、水边泉水:位于水边镇,源自天堂山,有“英洲泉”牌山泉水。
16、白水渧庙山泉:位于黄花镇新民村委马骝跳顶半山白水渧庙,泉眼在庙旁,每到七月初七,很多民众上山排队至天亮取此泉水。
1、潮水寺灵泉:位于沙口镇清溪凤凰山潮水寺左边,有一仅容一人的小岩洞,水从洞中流出,有时潮涨有时水少,有宋代石刻“灵泉”,历史名人黄庭坚、杨万里、湛若水有此诗文。
2、宝晶矿泉水:位于连江口城樟村,现有“宝晶矿泉水”牌子。
冼建春中医文化专家简介:
冼建春,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传承人。主要工作方向是研究岭南中医药文化。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医疗专业,年起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中心工作,-年任中药标本中心主任,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工作。
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三和书院二阶段中药学导师。参加“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并参与国家级课题、国际中草药研究横向课题的工作,以及参与多项校级课题;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主编、参编中药类著作十多本。
具体故事,请听音频。
节目策划、主持:吴永全节目编写、主讲:林超富照片摄影:陈卫东、林超富文字资料:冼建春报告人:朱建权、曾祥就、邵金华李阳海、曾德光朱展雄、陈传兴、邓水源首次播出时间:.08.19特此声明:为了保证本节目故事内容的完整性,本节目只允许同时图片、文字和音频全篇转载,不能部分转登。版权所有,违者追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