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风俗习惯 >> 江阴人清明祭扫有许多讲究
老江阴清明习俗:祭祖
每年的清明节当天,江阴西厢人家挨家挨户会在门前插杨柳枝
宋文昊 芮瑞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 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 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老江阴清明习俗:插柳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中元节上坟禁忌坟节、鬼节等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市民在集中的焚烧炉进行焚烧,市民排队在黑板上写下“收件人”的地址
在李阿姨家中,传统的祭祀用品元宝、白纸钱、香和蜡烛都已经备好,她说,这是他们家祭祖必备,基本都是由她来准备的“多数是年纪大的人弄好了,小辈跟着去,带点钱纸、元宝、锡箔,折好了拿一个包写好祖上的名字,到花山上烧的炉子里,有的人家带的鲜花去坟上供下”
人们在钓鱼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祭祖习俗被传承保留下来,老江阴的清明习俗你还知多少今天大澄就带大家了解下,感中元节有什么习俗悟人生的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如今的清明节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内涵,也加入了很多时代元素,祭扫越来越绿色文明“那时候不是公墓,乡下坟堆上烧的,现在山上都在炉子里现在干净点,不乱烧的,肯定现在好”
每年清明节前后,在江阴敔山湾都会看到不少家庭带小孩出游放风筝的场景,天空中各种形态各异的风筝在空中自由翱翔如果你足够幸运,还能看到风筝爱好者 放飞“会响”的风筝,发出这嗡嗡声的,正是风筝身上大大小小的响铃“用大毛竹做的竹铃,还有葫芦,用大的和小的配起来,让它们产生共鸣声”据了解,当 风筝飞到高空时,远在几公里的都能听到
如今清明节已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中元节有什么习俗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弘扬正能量
人们在清明节祭祖扫墓、缅怀先人江阴人清明祭扫有许多讲究,由老一辈传承了下来
祭祖传统辈辈相传,祭扫时间等等也有一些讲究,用李阿姨的话说,这前十日后十日,还有不同的寓意“上午有空上午去,下午有空下午去就是当年死的人要正清明去,新坟有人的说起来后十日没有前十日好,前十日住的瓦屋,后十日住的茅草屋,所以都赶在清明前面”
家住西石桥社区的王师傅告诉记者,每年的清明节当天,江阴西厢人家挨家挨户会在门前插杨柳枝,有避邪之意清明插柳枝是从祖上留传下来的,有的人家还会 插桃枝,清明时节祭祀先辈,也怕孤魂野鬼来相缠,于是当天就在门口插些柳枝和桃枝,有驱中元节的来历和习俗野鬼、避邪的功效虽然有些迷信,但这个习俗还是代代相传
等候焚烧的祭品
昨天是农历二月初五,是黄历上祭祀的黄道吉日,家住城区的李素芹阿姨早早就买菜烧饭准备在家中“过节”,因为按照老江阴清明的规矩,要在家过好“节”才能去上坟祭祖“一般前十日、后十日,前十日的多,要过好节,就是祝香好了才能去坟上”
老江阴清明习俗:放风筝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
风筝亦逐渐发中元节下元节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人们泛舟于湖上
于是在清明时节,走近一些公园,我们也常能看到人们泛舟河上的身影,或钓鱼,或看美景,尽情享受着春天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是放风筝,曾盛行一时的牵钩、荡秋千、射柳和蹴鞠,惟今已不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