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元宵节的由来及另类风俗,你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2018-5-15 16:38:16   点击数:

神\瑞\文\化播\洒\阳\光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元宵节定为参佛的吉日良辰。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大致过程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由来及演变

古人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春灯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习俗及其节期在全国各地各有特色,元宵节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就元宵节节期长短而言,汉代定一天,唐代为三天,宋代达五天,明代是自正月初八点灯,至十七的夜里才落灯。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放灯、拜帖、猜灯谜、偷菜、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划旱船等是我国该节日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元宵节习俗吃元宵

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汤圆作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观灯

元宵佳节赏花灯,吉祥之星为你升。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一直延续到今天。可谓“花灯高高挂,挂出新年万紫千红幸福花;红烛熊熊烧,烧出新年顺风顺水红运道”。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欢迎。佳节之际,出几个灯谜,看看各位宝宝们能猜出几个?谜底都是成语哦。

谜题:爆竹响,换春联

小提示: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

谜题:久旱逢甘雨

小提示:喜事从天上掉下来。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谜题:百岁挂帅

小提示:“有大才干的人成就往往比较晚”我经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谜题:九十九

小提示:“百”少了“一”,就是“九十九”。

谜题:美猴王龙宫得宝

小提示:美猴王在龙宫寻的宝物是“定海神针”。

谜题:将军当农民

小提示:“解”意为脱下,“甲”意为战服,脱下军装,回家种地。

谜题:老子为邻

小提示:“老子”姓李名“耳”。

谜题:清真小吃香四溢

小提示:“清真小吃”是回族的特色饮食。

谜题:2、4、3、5

小提示:3、4顺序颠倒了。

谜题:钢笔和毛笔做一幅画

小提示:“钢笔”是硬的,“毛笔”是软的,软硬都用上了。耍龙灯

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其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舞狮子

“勇气是一个人处于逆境中的光明”。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她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踩高跷

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苗族一带,正月十五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荣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她因穷困而死。百姓为同情她、怀念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即信仰性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逐鼠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据称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有人说,“相信自己,只要有爱,幸福就一定会存在。不是你拥有了天长地久的爱情,而是你创造了天长地久的爱情”。元宵节无疑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锣鼓敲,烟火耀,张灯结彩迎元宵;

舞狮子,踩高跷,眉开眼笑凑热闹;

耍龙灯,猜字谜,七言八语来逗趣;

迎紫姑,走百病,祛病延年笑盈盈。

月圆,人圆,元宵圆,事事满圆!

花好,灯好,焰火好,好事连连!

“人生天命,天生人命。天人合一,生命不息”。其实,元宵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春节的一部分。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

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

来看看,你猜对几个?

灯谜大揭晓

1.谜底:辞旧迎新

2.谜底:喜从天降

3.谜底:大器晚成

4.谜底:百无一是

5.谜底:大海捞针

6.谜底:解甲归田

7.谜底:隔墙有耳

8.谜底:回味无穷

9.谜底:颠三倒四

10.谜底:软硬兼施

祝大家元宵节阖家欢乐!心想事成!健康多福!

赞赏

长按







































中科刘云涛影响力
吉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fsxg/101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