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相关传说 >> 俗语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是啥意思你是
俗语,是我们中国非物质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古代人生活经历的缩影和总结,它历尽千百年,依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不过俗语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古代的大多数俗语,如今已经很少被提起。任何不适应时代潮流变化的事物,都将慢慢被淘汰。俗语不同,它随着人们生活变化而演化,仍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今天笔者和大家聊一聊,古代的一些俗语。这些俗语,在如今看来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这句俗语背后究竟是什么意思,跟出生时辰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它能从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要想了解其背后的具体含义,这还得从皇帝的后宫娘娘们说起来。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皇帝,有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就这样,皇帝每年还得要采纳一些宫外女子进宫,把一些年纪大的宫女放出去。这采纳宫女也有很多讲究,还有太多的忌讳。特别是在黄宫里面,一点错误都不能犯。有时候连宫女们都不知道自己,啥时候就犯了忌讳。所以办事,特别是采纳宫外女子的时候,就特别在意出生的年日。出生在正月里的准没错,因为大年初一在古人看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
正是因为如此,民间也开始注重女子的出生,她们不求进宫当个娘娘,只要能蹭蹭正月的福气也是好的。若是赶上大年初一出生的,简直是喜上加喜,这整个年都好过了,来年也有盼望了。仿佛明天就能全家过上幸福的日子。这就是俗语的上半句“初一的娘娘”的由来。那么下半句“十五的官”又有什么说法呢?其实在古代,三元是传统节日,它具体分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而正月十五,我们现在称之为元宵节,其实它在古时候是叫上元节。同时三元又是状元、会元、解元的总称。
在古代,有孩子出生在这么有寓意的一天,难免有所联想。当然,古人也不是全靠封建信仰,躺着等大饼砸过来的。既然有了希望,就会倾尽全力来培养这个男孩。要知道在古代,培养出一个秀才,几乎是要竭尽全族的资源,一般的孩子还真没有这样的待遇。在这样的条件加持下,其实不管是不是十五出生的孩子,在学问上肯定是有所建树的。只不过十五上元节,给予了更多美好寓意罢了。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如今已经很少有这样的说法,即便在当时,古人也并不是真的相信,出生在这个日子里的孩子,将来会如何发达。不过这并不妨碍,古人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特别是在正月里,谁张口都不会离吉祥话。其实不管到了什么时代,天下的父母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未来一帆风顺。
俗语“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主要表达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