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相关传说 >> ldquo中国阿甘rdquo郑心
展示罗田风物
倾听罗田心跳
传播山水文化
亲近美丽家园
千里大別山
美景在罗田
低处的传奇文字:叶牡珍
1
1第一次见到心意,是在镇上的一家快递店里。
这个镇子被国道穿身而过,进出很方便,镇上的人心眼大概也逐渐活络了,店越来越多了,钱来得快,快递店里收货的、取货的,无声中的买卖很畅通。我拿了快递,出门后,看见他正要进门。他穿得还体面,棉质的衣裤,比镇上的男人讲究,也干净,从他身上找不出书里写的那些,蓬头、垢面、黑指甲什么的。我这么说,是因为他这种情况如今眼见为实的太少了,他一出生就留下很多后遗症,脚不方便,手不方便,说话也不方便。
他正用商店里拖货物的那种车子拉着一只大箱子,上台阶的时候,犯了难。我和店主帮忙把箱子抬进屋,他赶紧表示感激,语音不清,但不含糊。我这么说并不矛盾,他说起话来像小学生写字,歪歪斜斜但下笔很重。他来寄东西,打开箱子,从塞满的旧衣服扒开一个长方体,用纸和胶带包裹得很结实,很沉。心意说这是石头,是玉石,女人用的东西,说老板不让拆开看。
他说这些毫无戒心,竟不知道财不外露的古训,这太危险了。但我从他越来越稀奇的话里把他识别出来,他是镇上的名人了,有各种传说在镇上流行。
早在开春的时候,有人在办公室里说,郑心意在北京找了个女老板,那是我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听的人都很感慨:如今的社会说起来开放得很,但男多女少,很多毛头小伙子找不到媳妇,那郑心意凭什么找女老板,祖坟上烧了高香吧。有人跟男同志开起玩笑来:趁早去北京。言外之意,北京那里有女老板,香饽饽不烫手。
再见到心意是在他的家里,重阳节,他去山上祭祖了,顺便向祖宗报喜,他有了儿子,女老板生的。心意进门后,满头大汗,顾不上喝水,先去房门口探头看媳妇孩子。
他坐下来,用透视样的目光看我,说,先等会儿,我走了路,听不见。这是治疗的后遗症,一个医疗机构的实验项目,用在他的身上。后果他知道,但还是愿意试,他从没放弃过要好起来。
心意担心我们谈话影响女老板和孩子休息,他们都还在月子里。我们搬了椅子去屋外山边子上找坐的地方时,我找了块树荫,心意看了大笑,说,你怕晒黑了不好看。其实,他把世人的心思揣摩得很明白。
这次谈话,基本上是我听他说,有些地方听得明白,有些地方我估摸着弄清楚,而有些地方我得再问他一遍。为了把话说清楚,他很吃力,每一句牵动了全身,脖子扭动,向外扬手,晃身子,在椅子上挪移,他看起来很不安稳。
大概因为表达困难,他的话很简短,但意思准确,他甚至注意到顺序,特别地招呼我:我东一句、西一句的,你晓得么样写哈。有那么一会,我甚至觉得,心意要是读了书,说不定能当个好作家呢。
正式谈话应该是从他这番话开始的:我的一生几摞纸也写不完,但是又很平常。我的事,可以写出来教育社会上的人。
很小的时候,心意常常站在塆子里的路口,看着堂哥他们放学,他跟父亲说他很欠。欠是方言,意思是想,但比想程度深。父亲说,你要是上了学,该怎么办呢?不会吃饭,连屁股也不会擦。心意便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同,但那时他心里是否有悲伤,他没说,实际上,他在说自己这一生时,除了偶尔情绪低落,并没表现出特别难过,甚至常常把自己逗得开怀大笑。
也许从这个时候开始,心意就考虑自己该怎么活着。再大一点,他跟姐姐去大城市里打工。某一天,有人竟向他的姐姐举起刀,姐姐受伤时,心意一定有很多次举起手来的冲动,得把那个人揍扁,但他的那双手,始终像一对向下生长的树枝。不能保护姐姐,心意在苦痛中思考比刀更有力量的东西,他便开始自学识字。
心意突然一笑,大嘴一裂,眼睛都没了,满脸皱褶,这样的时候他是很放松的,处在很彻底的自由状态,他笑得跟常人不同,感染到我,我也跟着大笑。他笑自己从外面回家后,想买牛来放,先放一头母牛,如果生了一头母牛,就有两头。两头就会有四头。这样下去,他也会过上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他说的。对于心意来说,这是个不赖的计划,成本低,也可行。但是母牛生下的小牛,被父亲卖了。
2那些年我的大脑里是空白的。心意说,我给自己的人生定了个计划,二十五岁,我要出去自生自灭。贫穷像一把刮刀,连小牛也刮掉了,不能再想着一变两、两变四的事,最初也是最后的一点念想没了,心意决定执行计划,便从村里拿走分配下来的一百元救济款,坐上去武汉的列车。在车站,下雨了,心意揣着几十块钱,上了高架桥。这是城市里的人所熟悉的桥,浮在空中,桥面很宽,每天都有很多人通过,有时,这里有人跪在桥边,面前摆着一只铁碗,碗里有些钱币。他们的状况可能比心意好,心意不愿这么卑微地活着,想解脱,想跳下去。心意站在桥上,看连在一起的高楼大厦直到远方,无比壮观。桥下人流车流缓缓的动,成液态,真好看啊!
3
他被人世间活着的美所震撼,他不想死了,想活着。医院,问医生,自己的病,能治不。医生从不会说病不能治。心意笑着说,语气还是淡然。如今的心意似乎看破医学,但那时他刚打消死亡的念头,一心求生,医生的话使他觉得很温暖。
他说,我总是遇到了好人。
从武汉回来,心意算是死里逃生了,从这以后,他才开始讨起生活。去山上捉兔子,贩牛,收狗卖,跟镇上的人打交道,跟临县的人打交道,那些年,从乡村到县城,活跃着一个特别惹人注目的小商贩。
心意在镇上开小杂货店,是年的事,小杂货店就在大超市旁边。我问,生意怎么样?心意说,哪能好呢?本金不足。
汶川地震发生后,心意呆在店里看电视,五天没有出门,来自上天的巨大伤害震撼了他的心,生命如此脆弱,又如此坚强。同灾区人相比,心意感觉上天给予自己是莫大的恩赐。第六天,心意把抽屉里的钱都扫出来,把那些零碎换成了五张大钞票,去乡政府捐款。心意捐款,还是五百,也像地震,把人都震住了。乡政府不接受,打起太极拳,让去县城里捐。县城里说,你捐一百敢收,捐五百我们不敢,许多地方领导也就捐一百。说的人看心意一眼,直摆头,好像他捐的不是五百块,而是好手、好脚、好口舌。心意便威胁,不让我捐,我打电话去市里。
先前,我也听说过这件事,知道省媒体报道了心意。心意说,我捐了五百,但是带动别人捐得更多,我很高兴。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原来自己这个样子,可以唤起社会上的人的良知。雅安地震时,心意的动作更大。那时他在北京摆地摊,买了十件方便面,十件面包,五件矿泉水。他带着码起来一人多高的货物,从北京到成都,一路像带着一个庞大的宣传队,心意是怎么把东西弄过去的,怎样上车,怎样下车,怎样带着它们走路,他没说,我也想象不出来。
我要回报社会。心意频繁提起这句话,关于这一点,他还有很多设想,比如,他看中了家乡的一块地,将来有条件了,在那里建一座福利院,把周围穷困的人都接来住。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有一层笑,像长了一脸青翠。他坚持做好事使他获得了福报,所以后来心想事成了,有了老婆和孩子。
离开小镇,心意去武汉摆地摊。在武汉,城管不撵他,还给他喂饭。福利院里的大妈给他找工作,提供住处。一个女孩子从山西赶到武汉,说要照顾他,尤其是,她说爱他。
这当然是一段没有结局的情缘。心意说那段时间他感到特别孤独,摆摊,进出福利院,出出进进面对着一个偌大喧嚣的城市,夜里却无比寂静。女孩来了,他那荒芜的世界里不仅有了声响,还有明媚。事实上女孩并不想干什么活儿,最初她大概被自己的壮举感动了,后来她享受起心意的照顾。实在是养不起时,她跟心意回到山里。依旧养不起,心意不撵她,说就算是小猫小狗,自己也得收留,何况是个人。
她要走,他把仅存的一点钱都给她。她一出门就音讯全无了,心意去找,请她吃顿饭,给她买了一身像样的衣服,再把她交到她父母手里,心意这才觉得事情圆满结束。这件事,镇上的人说起来也是称奇,有人说女孩头脑发热,有人把它往旧的故事里套,但不管人们把它当作闲话还是传奇,我认为心意的态度才是值得 辑:进士文旅传媒
编审:王雅萍
联系
联系-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