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浅说民间ldquo鬼节rdquo

发布时间:2020-10-30 19:25:35   点击数:

据说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其主要职责是人间赦罪。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褚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署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历史渊源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的“鬼节”习俗

中国民间鬼节中,七月初一为鬼开门,死去的先人就要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是否善恶,后人也要乘机祭祀他们;七月十五,为鬼节。过了七月十五,就关鬼门了,七月三十之前,如果有人还没有祭祀他自己旳先人,他的先人一年就要游魂人间。

人们都知道,世上本无鬼,人们心中的鬼实际上是活着的人对死去亲人的思念。在土乡,祟鬼敬鬼习俗十分浓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每一个家庭不知失去了多少个亲人。他(她)们离开人世,到那不可捉摸的冥冥世界。痛失亲人当然是最伤心的最痛苦的事情。为了寄托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土乡人把这美好的思念的情谊放在七月凌晨的日子里。

因此,对于过七月半这个美好的日子,祭奠冥世亲人,寄托自己的哀思,是土乡人最尊严隆重的习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26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