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代县民俗浅谈籍心亮

发布时间:2020-10-8 18:16:48   点击数:
白癜风的危害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12/6323905.html

代县民俗浅谈

文/籍心亮

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风俗习惯。“民俗”二字,我国古代文献中早已有之,与“民俗”相关联的还有“民风”“风俗”“风土”“习俗”等等,有关民俗记载的专著《岁时记》、《民俗志》也有不少。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大学陶立璠教授组织、策划、主编的《中国民俗大系》分省立卷,全套书共三十一卷,填补了以往中国民俗志的空白。民俗文化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载体,是维系国家、民族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智慧的体现。民俗,它是经过民间筛选和沉淀而来的文化现象,如今新名词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留节目”,在民众心目之中,它是他们共同的性格与品质、灵魂与血脉、根本与基础、准则与规范、迷信与科学、历史与地理、象征与标识、区别与联系······总而言之一句话,它是民众们的精神家园,它是文化中的物象精粹,至少在当时当地民众心目中是这样子的。民俗,尽管它有十里乡滩不一般的差异性,却更有着颠扑不破的凝聚力;尽管它有与时俱进的颇多变数,却也有着一脉相承的可寻规律。它与人性化程度成正比,它又与现代化程度成反比,对于探究历史沿革,对于导引社会趋向,对于构建心理和谐,对于实现文化价值,民俗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是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而迫切的课题。因而,研究利用它,挖掘整理它,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丰富发展它,就成为一件并非人人愿为人人可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功德事业了。几千年的文明史创造出了灿烂的代县民俗文化,由于代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积淀了独特的民风民俗。代县以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在全省乃至全国民俗文化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代县民俗文化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变革中,共同劳动,共同生活逐步形成的。它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民俗事项,诸如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这些民俗事项渐渐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代表代县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代县民俗事项的起源,首先归属劳动人民,因为劳动创造一切。也就是说,劳动创造习俗,然后个人创造加上集体再创造是各种民俗事项形成的主要原因。事实告诉人们,多姿多彩的民俗现象又通过上层社会有知识的人再创造再加工,然后回归流传到民间,被广大群众接受,因而成俗。民俗也称风俗,包括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生有两大支点:家庭、事业,无不受着传统风俗的影响。代县之所以成为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点,主要是靠风俗来体现的,年出版的代县民歌、民谣、民谚一书,就是反映出代县人民善良勤劳的精神,体现出这方热土的民众向往和平、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民风;当然也有反映在气候方面的、反映在音韵方面的、反映在出行方面的、反映在婚俗方面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丰富的民俗事项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我们通过对许多民俗事项的研究就可以找到答案,如故事、笑话、游戏、谜语、民歌、绕口令等等,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他们的娱乐性。人们在闲暇、节日期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讲故事、说笑话。在紧张繁忙的劳动之余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尤其是对于居住在农村的人们,讲故事、说笑话似乎是民众的一种重要的娱乐活动。茶余饭后歌舞游戏,热闹的庙会场景······都明显地体现了民俗活动娱乐身心、调剂生活的一面。精彩的谚语、寓言、童话,从道德、行为、社会规范等方面,起到了教育下一代人的作用。对人们进行道德伦理观念的培养,提高人们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对于当今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也有一定作用。神话、祭祀仪式像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准确而又真实地反映一种民族文化特征。通过神话及各种祭祀活动,旨在教育下一代加深对自己地域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通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中秋节等隆重的风俗活动产生强烈的地方亲情感,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乡情。严肃而又制度化的婚嫁丧娶、各种禁忌、迷信等等,他们虽不是法律,但在某种情况下却具有法律的意义,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具有强烈的约束作用。民俗,具有厚重的地域文化内涵,穿越过各种性质的社会,受到不同文化思想的影响流传至今,被代县百姓世代传承,这是代县传统文化中爱我家乡、富我人民的闪光之处。愿民俗口口相传,代代相传,在传统民俗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以把根留住的那份执著,将散落在民间文化的瑰宝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

籍心亮先生往期作品欣赏

敲响季节之门|籍心亮父爱|籍心亮端午情怀|籍心亮

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宏旭宁文林田俊明刘华

刘英刘效英刘俊平李九龙

李培根李淙浩李俊峰郎眉存

贺连舟谭士俊

总编:刘政岐

主编:王斌

执行主编:王晋东

编辑:刘国平王宏甄烨东

诵读团成员:

诗情月明星稀厚德载物如嫣小燕子

燕子高山格桑雨点张海英

投稿信箱:ymfqdx

.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123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