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起源 >> ldquo儿童家庭小药箱rdquo
孩子感冒发烧拉肚子是常事,而且经常大半夜不舒服,所以每个家庭为孩子准备一个小药箱非常有必要。
那么问题来了,那么多的药,什么是必备药呢?儿童小药箱尽量精简,只要准备一些常用的,并且相对安全的药物。
◆◆◆
1、退热药
泰诺林(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宝宝)或者美林(成分为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宝宝)选一种。在宝宝发高烧,觉得难受的时候用来降温,让宝宝觉得舒服。如果宝宝口服困难,可以选择肛栓剂型。
注意事项:
退热药都只是对症,宝宝发热的原因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退烧药连续使用超过3天,仍没有退热趋势的(发热间隔拉长,发热幅度减低),医院就诊检查。
必备温度计:用于给宝宝检测体温,在宝宝出现发烧时客观的评价宝宝体温,建议家长备数字化的电子体温计或耳温计,携带方便,测体温时也快速。不要准备水银体温计,因容易破碎,并且里面汞也有毒。
◆◆◆
2、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是配好的电解质水,在宝宝拉肚子的时候,用口服补液盐可以预防和治疗由于腹泻造成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国内比较常用的是口服补液盐III。只要使用得当,90%的腹泻都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来治疗,而不需要输液。
◆◆◆
3、开塞露
宝宝不明原因地哭闹,怀疑肚子痛,可用开塞露帮助大便排出,一来可以缓解症状,二来有助于诊断病情。
◆◆◆
4、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
感冒鼻塞时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湿润鼻腔,稀释鼻涕,使容易流出来,缓解宝宝的不适,这时还有可能用到棉签或者吸鼻器。有时咳嗽也是由于鼻涕倒流到咽喉部引起的,鼻涕清理干净后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
5、棉签、纱布和碘伏
宝宝喜欢到处玩,难免会摔倒跌伤,擦破皮肤,可以用碘伏消毒,纱布用于包扎伤口。
◆◆◆
6、皮肤护理及外用药
备用一些宝宝用的润肤霜,比如丝塔芙、雅漾或者便宜又好用的郁美净,当宝宝皮肤干燥或起湿疹时,用来保湿可以有效改善皮肤干燥或湿疹症状。
另可以备炉甘石洗剂,不论是蚊虫叮咬或是其它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都可以用来急性止痒。
以上是“儿童小药箱”建议必备药物,如果家长想再扩充下药箱,以下药物或者工具可选择性准备:
1、量杯、滴管、勺子、喂药器
很多儿童用的药品里面是有量杯或滴管的,如果药品中没有就准备一个量杯或滴管,主要用于按准确剂量给宝宝用药,勺子主要方便喂药。
很多药物比较苦,孩子不愿吃,经常打翻,这时你可以选择一个喂药器。正确的做法是尽量避开舌头,轻轻的将喂药器在颊粘膜和牙龈之间送入口腔,轻推活塞,分次将液体药物喂给宝宝。
2、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比如思密达)是一种肠黏膜保护剂,可用来治疗急、慢性腹泻,副作用相对较低,孕妇和儿童可以服用。腹泻得到抑制,大便粪质变稠时,应停止服用。儿童急性腹泻服用1天后、慢性腹泻服用2-3天后症状未改善,需咨询医师或药剂师。
3、单一成分的祛痰药
宝宝出现咳嗽,6岁以下的宝宝尽量不要用镇咳药,因咳嗽就是机体的防御性反射,吃完镇咳药,痰就更不容易咳嗽出来。但如果宝宝咳嗽有痰,可用些氨溴索(沐舒坦)稀释宝宝痰液,起到化痰的作用,使痰容易咳嗽出来。
4、抗过敏药
口服抗过敏用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扑尔敏等,如果孩子常常出现荨麻疹,过敏等情况,这些抗过敏药可以选择一种备在药箱中。抗过敏药要在医生指导下或者遵照说明书使用,千万不要过量使用。
那么,哪些药物是不建议作为小儿常备药的呢?
1
抗生素
抗生素有严格的应用指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建议作为小儿家庭常备药,切忌滥用抗生素。
2
复方感冒药
现在市面上的感冒药多为复方感冒药,(如:小儿氨酚黄那敏,优卡丹,好娃娃,惠菲宁,艾畅,美敏伪麻,酚麻美敏),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抗过敏成分等。对于复方感冒药,我们应持谨慎态度,FDA儿科顾问委员会的专家们有这样一个共识:禁止2岁以下婴幼儿口服感冒药,不推荐4岁以下儿童使用,4~6岁应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且要求写入感冒药说明书。
因此,抗生素和复方感冒药不建议家庭常备,有需要去看医生,凭医生处方配取,并在医生或者药剂师的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小孩子的病情变化很快,即便是常见病,家长也要注意。首先,医生的准确诊断必不可少,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取代医生的工作。其次,自行给孩子用药,需注意以下情况:
1、儿童若应用上述家庭常备药后病情未见好转或病情加重,应尽快就医,防止延误病情。
2、切忌给儿童滥用药物预防疾病,如长期服用板蓝根预防感冒,或者长期吃中药调理肠胃等。
3、镇静助眠药,某些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抑酸剂,泻药等应慎用或禁用。
6、家庭常备药的服用和使用都必须看清楚药品说明书,了解其适应症、副作用和禁忌症,按照剂量和要求服用,同时还要看清楚有效日期,过期的药品千万不能用。
7、小儿肝肾功能尚不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代谢、耐受性等都有特殊性,在药物使用上不同于成年人,因此在服用家庭常备药时应尽可能在医生或者药剂师指导下使用。
在这里,你可以向药剂师免费咨询用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