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内容 >>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汤圆(gluepudding),是中国汉族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汤圆,即用黑芝麻、猪油、白砂糖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状,然后猪油、白砂糖相继放入混合物揉成团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汤圆的种类繁多,根据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不同制作方法和用料都不尽相同。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汤圆和元宵的制作方式不同,元宵是“摇”出来的,汤圆是包出来的。馅料可荤可素、可甜可咸,花样很多,甜馅一般有豆沙、枣泥、果仁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虾米等。其实,在很多地区,元宵、汤圆的叫法都有,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显。
“汤圆形状与圆月相似,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汤圆代表着希望全家团圆、和睦美满的愿望。”民俗专家解释道,不管叫汤圆还是元宵、不管哪种制作方法,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今年元宵节,你与谁一起赏月呢?
关于元宵,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吗?去年5月14-16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中国餐饮工业博览会上看看吧!此展览会不仅有标准餐饮新食材、中央厨房集成系统、食品包装技术与材料、冷冻冷藏与冷链物流技术、餐饮新零售加盟等丰富展区,还会同期举办国际进出口食品政策与法律法规交流会、“一路一带”技术贸易措施高峰论坛、中国餐饮工业标准化与中央厨房创新高峰论坛等活动。
如欲订“CIECHINA”展位和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上海高登商业展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