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内容 >> 俗语三人不上坟,扫墓不过三代,啥意思
导语:丧葬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祭奠先祖是我们华夏儿女应有的孝道。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多人都要回到老家给逝去的亲人扫墓表达我们的哀思。但是祭奠在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老祖宗有句话叫“三人不上坟,扫墓不过三代”,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我们在扫墓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三人不上坟
上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扫墓,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实际上很多地方不只有清明节会上坟,有的地方中元节,冬至、忌日和大年初一都需要给先人上坟。实际上,给先人扫墓是一件非常肃穆的事情,在各地都有自己的讲究和风俗。
以前,上坟都要烧纸和放鞭炮。随着文明扫墓的推广,这些基本都被废弃了,或者放到统一的地方烧,因为坟墓基本都在深山老林里,这种古老的行为会引发一系列的森林火灾。
于是人们纷纷用鲜花水果等代替鞭炮烧纸等旧俗,这样既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缅怀,也是对森林安全增添了一份安全保障。三人不上坟的意思就是有三种人是不能去上坟的。这三种人,包含婴儿、女婿和年迈的老人。随着社会观念的开放,现在要求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那么古人为何不让他们去上坟。
我国的封建时代是个男权社会,凡事都由男人做主,所以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古人对传宗接代这种事情是有执念的,认为生不出儿子就抬不起头,这跟当时的祭祀文化有关。
古人非常注重血统,看重姓氏,女儿嫁出去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女婿跟自己不是一个姓,自然是不能去上坟的,上坟这种事情只有本家的男丁才可以做。女婿是外人,女婿来上坟是会被人瞧不起的。
古人认为婴儿的眼神明亮,能看见常人不能看到的东西。古人比较迷信,认为会有另外一个世界,鬼神之说非常流行。坟墓基本都在荒郊野外或者深山老林,墓地给人的感觉又很阴森。古人认为带婴儿去上坟会让他遇见脏东西,会被吓到。古代的医学不发达,小孩养大不容易,因此,他们会对婴儿有特殊的保护。
最后,年迈的老人也是不能去上坟的,这个和古人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古人的寿命没有现代人长,因此他们5.6十岁的老人,实际上已经步履蹒跚了。去坟墓的路其实不好走,古代都是黄泥路,遇到阴雨天路滑坡陡,万一老人不小心摔一跤,那可不得了。所以古人不让老人去上坟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保护老人的健康。
二、扫墓不过三代
这句话的意思是扫墓这个仪式基本都是三代以内的人进行的,如果是三代以外的亲人,就没必要来扫墓了。根据我国的民俗,五服以内的就是亲人,所谓的三代就是“三服”。古人对血缘关系极其看重,一代的血缘最亲,关系也最清明,二代之间隔辈亲,虽然隔着一层血缘关系,但是很多人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有时候感情比父母还要更亲密。
到了第三代,实际上关系就不那么亲密了。3代以外的基本都是表字辈,生活习惯和社会地位都有很大的差别,加上古人成家以后会分家,为了利益亲兄弟之间会大打出手,因此,表字辈的兄弟姐妹基本没什么感情。到了四代以后,几乎就不会有来往了。除非有一个老祖宗在,可能过年的时候会聚一下,一般来说平时就不来往了。
因此,古人认为,三代以外的亲戚就没有必要扫墓了。毕竟墓地偏远,没必要跋山涉水,毕竟古代的交通不方便,加上扫墓也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一般来说,扫墓不能过未时,也就是下午的3点以后就不能去扫墓了。当然太早也不行,最佳的扫墓时间是在下午1点到3点。所以我们扫墓的习俗和规矩还是非常多的。
总结:我国地大物博,人口分布十分广泛,因此我们的祭奠文化在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和习惯。古人的这些俗语在古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放,这些俗语我们现代人就不再遵守了。我们可以不相信一些风俗和习惯,但是扫墓的习俗还是会保留的,因为这就是我们传统的孝道,缅怀亲人是我们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