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内容 >> 律师记者博士都被骗,最新电信诈骗套路
近两个月,以“注销京东金条”为名义的诈骗不断出现,骗子以套取受害者网贷为目的,并屡屡得逞。
这类诈骗中,有两点比较突出。一是受害者中不乏反诈意识较强的高知年轻人群;二是受害者被诈骗的多是网贷。
如今以消费贷、普惠贷、惠民贷为名的小额贷款十分活跃,不少人无需提供太多的身份验证,也无需进行线下审核,只需几分钟就可以贷出一笔从数万到数十万的现金。在骗子眼里,这些获取过程并不复杂的网贷,都是目标者可以随时支领的存款,也成了他们垂涎欲滴的猎物。
#01
晚上10点,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王昊跟随警车来到海淀区北太平庄派出所,所里一位和他有相同遭遇的哥们正在报案,神情枯槁。民警告诉王昊,你是今天第4个以“注销京东金条”为名义实施诈骗的受害者。
7月3日下午,王昊接到一个自称是“京东注销部”的客服电话。对方准确地报出了他的姓名、身份证号、毕业学校,并声称“根据中国银保监会联合五部委发布的最新网贷规定,明令禁止学生用户向金融平台申请额度以及贷款,责令所有金融公司整改所有学生用户”,要求王昊注销京东金条里的学生账号,以免影响征信。
王昊信以为真,加上了另一位“京东注销部”人员的QQ,在假客服的引导下,王昊开启了共享屏幕,在手机键盘上输入了一系列“注销代码”。
随后,假客服声称需要将王昊京东金条里的“虚拟资金”清空,需要提取出来转到银监会官方账户上。随后又以关联账号为由,引导王昊转出花呗、中银E贷、好客贷、安逸花、好分期、招行信用卡中的贷款额度,加上个人存款,共计23万余元。
图
王昊整理的转账记录
挂掉与假客服4个小时的QQ通话,王昊拨通了京东官方客服电话,客服的回复宛如晴天霹雳——“京东没有‘注销部’”。
8月12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设计师杨朔对这一天印象深刻,因为这天他真的像撞见鬼了。一个自称“京东客服”的人给他打来电话,对方不仅报出了他的个人信息,还将他京东白条的注册时间以及使用情况列出。随后在客服的引导下,他将微粒贷中元额度贷出,加上自己的元存款,转入到对方账户。
而在两天前的8月10日,从事教育行业的刘娜接到同款电话,在3个小时的通话中,刘娜先后从微粒贷中贷出5万元、中银E贷中贷出8万1千元,共计13万1千元,转入骗子账户。
9月19日,某知名财经媒体管理层陈勇,在与骗子近2个小时的通话中,先后贷出了微粒贷中的8万8千元、中银E贷中的14万6千元,共计23万4千元转入骗子账户。
像这种以“冒充京东白条/金条客服”为模型的诈骗,近来处于高发态势。网上以“京东金条”、“诈骗”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看到大批受害者写下的受骗经历,相关的报道更是不胜枚举。
京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前几日,路姐尝试从京东金条借款元,并未像往常一样实时到账,反而接到一通电话,AI客服开口第一句就问道:
请问你是否接到“注销京东金条”的电话?
路姐加入一个名为“冒充京东客服关闭金条/白条受害者”的群,里面的47名成员多是90后年轻人。他们中最少的被骗几万,多则被骗几十万。
一位怀了二胎的宝妈,被骗了一百多万。
由于被骗的钱多是网贷平台的借款,意味着这群受害者凭空背上数十万的负债。而根据网贷平台还款规则,贷款一般需要在一年内还清,受害者的还款压力可能会比房贷压力还要大。
#02
在大众认知里,电信诈骗的受害者以老年人等这类反诈意识较弱的人群居多,而在此类诈骗受害者中,不乏博士、老师、律师、记者等社会高知人群,在被骗之前,他们都自觉拥有极强的反诈能力。
据东南早报统计,上当者7成以上为本科学历。这类人群更重视征信,对互联网应用更加熟悉。骗子抓住这些特征,针对性地生产相应话术,伴以威胁和利诱,最终将这些社会精英收割。
从几位受害者经历来看,与骗子通话时长最短的接近2个小时,最长的超过4个小时。在不间断的通话中,受害者每当产生怀疑,骗子都能拿出极具说服力的证据获取信任。
在王昊被骗的过程中,骗子可以“通过京东APP官方客服聊天框”发身份证明。在杨朔的案例中,骗子甚至可以将他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nr/16487.html